<

“第五十五章·罗马军队·下”(1 / 2)

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吉赛贝·托纳多雷(意大利写实电影流派的新贵导演)

作为对高卢人入侵的反应,罗马人改进了他们的军团;只有其形而无其骨的传统希腊式方阵战术,被改变成了最初的前后三列线布置,也就是罗马军团最为著名的三线战阵。

每当第一线的部队在战斗中受挫或体力下降,第二线和第三线的部队便会依次上前进行替换;其中,经验最浅的新兵青年军位于军队一线,而不是白峰所定编制中的罗马轻步兵。

他们显然无法为自己装备希腊式的装备,故而采取了更轻便的短矛和方盾;他们身后壮年主力军也是如法炮制,只是在个人盔甲上更胜一筹,第三线的预备老兵,则依然是全套的希腊式装备。

这样的三线战阵,换成罗马全面战争中的兵种编成,那就是第一线由战斗相对最差的罗马青年军组成,第二线由战斗力强悍的罗马重步兵组成,的三线则由充当长枪兵的罗马精锐步兵组成。

正是依靠这样的军团,罗马人一步步在亚平宁半岛扩张,并逐步征服了希腊人聚集的南意大利地区;作为新兴强国的他们,不久便与本土北非的强国迦太基爆发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布匿战争。

经过漫长的战斗,最初的三列线军团,终于击败了以雇佣军为主的迦太基军队,获得了战略上的惨胜;这个时代的罗马军团,离开后来我们熟知的剑盾大军,还差的很远。

也是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军团的士兵遭遇到了迦太基军队中数量众多的西班牙步兵;这些山地步兵倒是不折不扣的剑盾配置,他们手中性能出色的西班牙短剑,被罗马人一眼相中。

战后,罗马士兵大量换装这种更适合近战短剑,取代原先的腊式的短剑;完成了这次换装的罗马军团,接着大量开往亚平宁半岛的北部,对付依然盘踞在当地的凯尔特人。

面对凯尔特人传统的玩命式赌博冲锋,罗马军团的三线布置,很好的阻挡和消耗了对手的体力与攻击势头;而在一次次灵活的部队机动与快速部署中,罗马人开始渐渐习惯将手中的轻型长矛投掷出去,再拔出腰间西班牙短剑与敌人进行激烈的肉搏。

长此以往,在北部地区战果连连的罗马士兵,开始自发的倾向于拔剑肉搏;在当时的罗马,公民之间的严格训练非常受到重视,因而,对于士兵素质要求较高的剑术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此时的罗马军团,只有名义上最精锐的后备老兵,依然装备着希腊式的长矛;他们身前的青年军与壮年兵都已经养成了直接使用短剑肉搏,并辅以长矛投掷的习惯。

不过,当军团指挥官判断剑盾部队无法阻挡凯尔特蛮族的冲锋时,这些罗马军中的最后依靠,依然会使用长矛与盾牌,在部队的最前方组成一道严密的盾墙,直面敌军的锐利攻势。

由此可见,即便罗马军团成为了剑盾为主的部队,罗马人依然需要传统的长枪兵来执行任务;无奈的是,罗马的长枪兵较之希腊和马其顿的长枪兵,实在是弱了不止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