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二十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三十而知明之多处暗也多,欢浓之处愁更重。
——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
只求击溃不求歼灭的迪特里希,先是集中优势兵力猛攻没有穆弗林直接指挥的那部分德曼军将士,等到这部分德曼军将士被击溃之后,他又开始全军压上猛攻穆弗林亲自坐镇指挥的德曼军将士;虽然这部分德曼军将士的韧性极强,极其不容易被击溃,但战斗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徳绍军手中。
穆弗林知道仅凭自己很难挡住这支徳绍军的猛攻,所以在两军将士拼死搏杀的时候,他派了一名传令兵去给布吕歇尔汇报这里的战况,希望布吕歇尔可以暂缓短时间内难以建功的正面进攻,让仍在随时准备驰援他们前方进攻矛头的那部分将士,先回到这里来阻挡这支徳绍军的进攻再说。
问题是,狂战酣呼的布吕歇尔根本没有把穆弗林的建议听进去,崇尚进攻的他得知自己后方出现了敌军之后,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让他身后尚未投入战斗的驰援部队回去增援穆弗林,而是把这支生力军投入正面进攻当中,以寻求尽快突破徳绍军的正面防线,击溃徳绍军的正面主力部队。
这支生力军的加入,让布吕歇尔亲自带头冲锋的进攻矛头攻势再次凶猛起来,压力骤增的博鲁塞维奇逼于无奈,也只能把自己手边仅剩的两千生力军投入了战斗,用于加强己方V字战阵本就相对薄弱一些的中间部分,硬顶攻势愈发凶猛的德曼军进攻矛头,双方的战斗又一次陷入了焦灼。
也不知道用自己的重剑斩杀了多少徳绍军将士的布吕歇尔,并不在乎自己的攻势又一次被对面的徳绍军给硬顶住了,因为他知道这场战斗是己方占据绝对的优势,对方的负隅顽抗或许可以让己方难以在短时间内赢得战斗的胜利,但绝对不可能扭转战场上的局势,胜利终究是属于自己的!
没有了生力军的驰援,穆弗林的处境可就凄惨多了,不说迪特里希亲自指挥的徳绍军攻势有多猛,仅是那些隐藏在徳绍军中的黑暗议会高手,就把他麾下奋力死战的将士杀的胆寒不已。
可不管迪特里希所部徳绍军的作战优势有多大,穆弗林所部德曼军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击溃的,两军之间也是陷入了惨烈无比的厮杀混战;低沉的号角、激烈的战斗、喷洒的鲜血、战死的将士,鲜血淋漓的搏杀,让绿茵茵的草地变成了血红色的修罗场,每分每秒都有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
德曼军与徳绍军的正面对决,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分,还是没能分出胜负;哪怕战场上的形式是对德曼军更有利一些,但未分胜负就是未分胜负,随着夜幕的即将降临,已经厮杀了大半天的两军是不可能在夜间把他们胜负未分的战斗继续进行下去的,最多再有半个小时他们便会就此罢战。
从来没有想过打赢这场战斗的迪特里希,他所追求的不过就是用这样一场堪称惨烈的战斗,来唤醒他麾下将士们身为军人应有的荣誉感而已;所以,不胜不败的结果,本就是他想要的结果。
布吕歇尔虽然求胜心切,但不胜不败的结局也未必是他所不能接受的,因为今天没能赶上参战的格拉夫所部骑兵,最迟明天一早肯定可以赶来这里,到时候他有充足的时间来慢慢追杀兵力锐减至少三成的徳绍军;在他看来,反正最后的胜利肯定是自己的,稍晚一天也没有什么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