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诚与邵英对坐着,中间小桌上摆着茶水果点,二人都不曾动,脸色都有些凝重。<r/>
<r/>
二人这次在府里说话,是因听到了一个消息,一个已经被京城所有上层人士知晓的消息。<r/>
<r/>
周立诚沉默了许久,忽然感慨:“真是世事难料,谁也想不到,代王竟会变成太孙!”<r/>
<r/>
可不是嘛!<r/>
<r/>
这事谁能想得到,谁都想不到啊!<r/>
<r/>
说完这句话,他又不说了,邵英坐在对面,也在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r/>
<r/>
他们现在是在茶室里坐着,一无人说话,就很是安静。<r/>
<r/>
良久,邵英才开口问:“去么?”<r/>
<r/>
周家与邵家是世交,虽这次儿女没有结成亲,但无妨深厚的关系,一向都是同步进退。<r/>
<r/>
邵英没说去哪里,但无论是问的人,还是听的人都懂。<r/>
<r/>
周立诚沉默着,又是过了一会,才说:“去,毕竟是正统。”<r/>
<r/>
停顿了下,周立诚又感慨的说:“就要举行太孙册立典礼了,不知道多少人提前去呢?”<r/>
<r/>
邵英明白意思,如果说仅仅礼仪性,那其实没有太大关系,毕竟册封太孙,出于君臣之仪,够资格的官员都必须贺礼。<r/>
<r/>
但问的是不是靠拢,就不一样了。<r/>
<r/>
邵英感觉不会少,毕竟今日非往日了。<r/>
<r/>
在皇帝青壮时,莫说只没了一个太子,就是再没一个,其实也不会真正震荡朝野,最多就是令人害怕,怕被牵连而已。<r/>
<r/>
皇帝年轻,又有别的儿子,还不止一个,太子满门被灭,纵然恐怖,可人都死了,别人又能如何呢?<r/>
<r/>
劝谏?<r/>
<r/>
在没杀之前劝谏还能有用,人都死了再劝谏,不是等着一起死么?<r/>
<r/>
皇帝连亲儿子都能杀,亲孙子都能杀,一副红了眼的样子,还能对这些外人手下留情?<r/>
<r/>
所以那时,纵然听闻了太子满门被灭,整个朝野也是没人敢对这事质疑,一片的死寂。<r/>
<r/>
现在却不同了。<r/>
<r/>
太孙年轻,皇帝……却老了,没几年了。<r/>
<r/>
而每个人的生死荣辱,甚至家族,或短暂几年后,都会在新帝一念之间。<r/>
<r/>
不谈飞黄腾达,至少得保全性命和现有地位吧?<r/>
<r/>
有多少人,敢不示好呢?<r/>
<r/>
周立诚和邵英对看一眼,看出了彼此震怖,以前看史书时,总对皇帝和太子之间不解。<r/>
<r/>
自古明君,太子难得善终。<r/>
<r/>
现在却理解了。<r/>
<r/>
每个皇帝都会老,而太子年轻,所有大臣,无论是忠是奸,是能是愚,都不得不向太子靠拢,唯是程度多寡。<r/>
<r/>
面对这情况,平庸之君,尚可安慰自己:“这是太子,是我的儿子,是社稷的继承人。”<r/>
<r/>
而明君,英君,却格外不可忍,故往往没几年可活了,却还是悍然杀掉太子,结果使庸帝登位。<r/>
<r/>
运气好的,尚可维持,运气不好,二世而亡。<r/>
<r/>
可就算这样,周立诚和邵英也不敢不去。<r/>
<r/>
“万一太孙登基,我等不去之官,怕祸端立刻降门了。”周立诚站起身,看着远处苍茫的天色,不由微颤。<r/>
<r/>
自立太孙起,被压制二十年的潜流,就汹涌澎拜,使人震怖。<r/>
<r/>
皇帝,又如何看待呢?<r/>
<r/>
(本章完)<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