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59章 托梦(1 / 2)

张忠谋这个人经历比较坎坷,他1931年于宁波出生,少年时一家人为避战乱辗转迁徙于南京、广州、重庆、上海、香江,童年时光大部分都在香江渡过,最后在重庆落脚。

尽管一路颠簸,但是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张忠谋一直没有放弃学业,其父曾任宁波市鄞县财政局长,其母是宁波清代著名藏书家徐时栋的后人。

小时候张忠谋梦想有朝一日当作家,由于内战,张忠谋远赴美国留学,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程,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学业。

18岁的张忠谋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全校1000多位新生,他是唯一的中国人一年后张忠谋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专攻机械工程,二十四岁就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硕士学位。

毕业后因缘际会,张忠谋加入了希凡尼亚,开始了他跟半导体结缘的一生。因为一无所知,张忠谋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并成功的踏入了这个行业。

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27岁的张忠谋加入了德州仪器;在这里,张忠谋一战打响了他在半导体行业的名声,其后在德州仪器内部不断升迁。

他先后就任德州仪器公司副总裁和资深副总裁,是德州仪器的第三号人物,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此时德州仪器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在全球有6万员工,其中一半归张忠谋管,张忠谋最早进入美国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华人。

其后张忠谋将目光瞄准了当时德州仪器最大的竞争对手——英特尔,直接把英特尔引以为傲的内存业务打击得无力还手,只能寻找其他的出路;但由于和高层的分歧,德州仪器没能把英特尔打死,给英特尔留下了喘息之机,张忠谋也因为和德州仪器的高层产生了分歧,回到宝岛担任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在此期间,他依旧不甘心放下半导体产业,除了担任本职工作,为宝岛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之外,张忠谋也在寻求着创业的机会,尽管他现在已经五十六岁了,但依旧雄心勃勃,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他创业的想法和沈隆刚才说的一样,就是利用宝岛人力成本优势为欧美日本的电子企业提供代工服务,他计划中的公司不负责设计产品,只给半导体设计公司提供生产,这在当时也是符合实际的,因为这时候宝岛没有英特尔、德州仪器这样拥有自主设计能力的大公司,但却拥有人力成本的优势,宝岛的工人有能力完成产品设计,而且薪酬比欧美、日本的工人更低,肯定能吸引到一大批客户。

但是他这一想法却没有得到宝岛方面的支持,无论是商人还是政府机构都没有张忠谋这么了解世界半导体产业的格局,并不认为这里存在着商机;所以尽管张忠谋有能力有想法,但仍旧没有筹集到创业所需的资金。

代工产业可是重资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张忠谋在德州仪器薪酬颇高,这些年下来也积累了不少资产,但和兴建一家晶圆代工厂比起来,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