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百二十三章 鲁班转世(1 / 2)

旌旗烈烈、朔雪飞扬,澶州城外的荒野上,到处都是契丹大军的木垒营寨和毡布帐篷。

此时,已经是辽国南院大王萧挞凛率七万兵马抵达澶州的第三天,激烈的攻防战也终于拉开帷幕。

之前那三天的时间里,辽军一直没有对近在咫尺的澶州做出任何动作,反而分兵多路,突袭了附近的几座军堡,把一众准备在旁观战看热闹的宋朝边军修理一番,打的他们全都纷纷向更后方退却,躲入澶州南边的几个城池之中,不敢再轻易露头。

等到扫清了周边障碍,萧挞凛这才指挥着主力部队,气势汹汹的发起对澶州的攻势。

原本,杨延昭等人判断,辽军之所以先打周边,单纯是为了切断各军增援的通道,最大限度孤立澶州,好方便形成围困之局。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契丹的目的却并不仅仅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只是扫荡而已。

之所以多等了三天,是因为辽军在制造攻城器械。

按理说,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往往善于在平原旷野上进行大规模的骑兵作战,长途奔袭、来去如风。相反,对于中原政权的坚固城池,一板一眼的打攻城战,则是那些马背上的民族最头疼的事情。

契丹也同样如此,他们的优势在于骑战,步战则是短板,至于攻城器械更不用说,能有几部云梯和小型投石机,就算是高端装备了。

但是今天,攻打澶州的辽军却大不一样。三天时间,他们居然造出了高达十几米的巢车,而且数量足有二十多部!那些巢车样式虽然简单,可是设计却颇为精巧,巢台上能站七八个射手,高度远超澶州城墙,不用抵到近处,也能对城中守军形成居高临下的打击。而巢车的出兵口则恰好与城墙墙垛持平,只要靠住城墙,契丹战士便能沿着巢车内部的楼梯爬上去,轻而易举登上城头。

除了巢车之外,辽军还造了几台大型冲城车,利用牛皮带子和粗壮巨木,简简单单固定起来,便成为轰击城门的最佳利器。

这些手段往出一摆,顿时令澶州的宋军有些措手不及。双方上午开打,不到吃午饭的时候,辽军已经三次冲上城头,与宋兵展开近身激战。

幸好镇守此地的是名将杨延昭,而宁边军与速援师又都是能征善战的劲旅,否则不用等到太阳落山,澶州城恐怕就要落入敌手。

面对辽军出其不意的攻势,杨延昭临危不乱,连番派出精锐战力,硬是将冲上城墙的契丹人连番赶了下去,同时命敢死队拼尽全力,用火油弹捣毁了七八台巢车,这才千难万险的熬过了第一天的攻防厮杀。

日头西斜的时候,奋战一整日的辽军终于收兵回营。对他们而言,今日的成果已经非常不错,原本也没指望一次便可拿下杨六郎守卫的城池,但能够数次杀上城墙,大门也被撞松了半扇,完全可以说是意外之喜,极大提振了攻城方的军心士气。

有今天的战果打底,破城指日可待,不用慌。

看着陆续撤走的契丹人,杨延昭面沉似水,站在澶州城头上许久没有言语一声。他身后的杨宗保像是自言自语般的说道:“这也太奇怪啦!辽军什么时候学会了如此厉害的进攻手段,居然险些让他们一战破城!”

“之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吗?”郑卢雅问道。

杨宗保摇摇头:“我随父帅戍边多年,根本没见过如此犀利的攻城器。别说契丹,就是咱们大宋的能工巧匠,也未必造得出来!”

站在另一边的赵亮心道:我靠,可恶的上官雪明,肯定是他搞得鬼!

这些巢车和冲城车虽说不是现代科技,但也总有跨越时空的嫌疑,除了叛逃契丹的穿越者,还有谁能帮助辽军一夜之间提升攻城的水平呢?

想到这里,另外一个担忧升上了赵亮的心头:上官雪明会不会从根本上彻底改变眼前的历史。

尽管澶渊之盟表面上看是宋辽两家打了个平手,甚至因为“岁币”的缘故,宋朝还算吃亏的一方。但此后两国上百年的边疆和平,绝对不是靠乞求和供奉换来的,而是在澶州这个地方,宋军真的揍疼了契丹人,以至于不可一世的辽国铁骑也只能接受停战谈判。

所以说,打赢辽军,才是历史走向唯一的选择。但是,现在有了上官雪明这个变数,宋军还能不能取胜,进而换来宝贵的和平盟约,一下子成为了不可预测的悬念。

赵亮仔细回忆着曾经读过的北宋历史,忽然记起一事:好像就是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契丹名将、担任辽国南京统军使的萧挞凛,被澶州守军用巨弩射中头部,重伤身亡。南院大王的死,对于契丹上下来说绝对是巨大的损失,不仅全军士气遭受打击,就连萧太后也辍朝五日,萌生退意。

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射杀萧挞凛,是促成澶渊之盟的重要因素之一。赵亮不禁有些担心:我靠,上官雪明那家伙估计也知道这件事,倘若他有意护着萧挞凛周全,不让他有机会靠近攻城的第一线,那么就绝对不会被宋军给狙击了,而这场仗也定然要持续的打下去,直到打出另一个与历史记载截然不同的结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