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 不是长盘(1 / 2)

赛点 磨砚少年 2862 字 2023-10-29

(),

第十一局,“30:30”。

面临平分的小小考验,德约科维奇再次展现巨头风采,以两记干脆利落的制胜分阻挡高文的连续冲击,强势保发,终于摁住高文这一波连下三局的小高潮,再次将压力推给对手,牢牢把握胜利主动。

——“6:5”。

第十二局,“40:15”。

德约科维奇在搏杀,他还是试图做出不同尝试,此时就能够看出世界第一战术层面的睿智与高明。

一来,打乱节奏,破坏高文最近四局来的底线手感,德约科维奇的兜球有些压不住高文,他需要破局。

二来,节省体能,显然高文已经度过体能极点,但德约科维奇的下一个体能极点已经悄无声息地靠近。

综合考量后,在这一局里,德约科维奇充满冒险以及实验性质的搏杀开路,呈现出另外一番模样。

高文不为所动、稳扎稳打,牢牢把控局面,干脆利落地快速保住发球局,顶住压力将比赛推入最后阶段。

——“6:6”。

抢七,来了。

从年初墨尔本公园决胜盘的跌宕起伏到温布尔登半决赛的长盘拉锯,那些紧张那些刺激部源自于大满贯长盘决胜的悠久传统,华山论剑巅峰对决的精彩也就推向新高度,展现球员意志层面的较量。

然而,美网与众不同。

这里是四大满贯里的唯一特例,一切向商业看齐、一切向当代电视转播妥协,从乒乓球到羽毛球,从排球到足球,所有竞技体育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阵痛时期,为了电视转播方便而不得不控制时长,最后通过改变比赛规则的方式制造不同的刺激。

足球的金球制度,尽管不公平,并且伴随一定的运气,但事实上,更加刺激更加突然也更加具有话题性。

美网,也是如此,而且,它是先锋,远远领先于时代的先锋——

早在1970年,也就是网球进入公开赛时代的第三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就已经取消了长盘决胜的规则。

其实,在1968年和1969年,当时不仅保留长盘决胜,而且没有抢七,也就是说,从第一盘比赛开始,一旦比分进入“6:6”,没有抢七,就必须一方连赢两局才能拿下这一盘,这也意味着比赛更加漫长。

所以,改革是必然的,“抢七赛制”登场。

区别在于,当其他大师赛和大满贯稍稍保守,五盘三胜制的比赛,仅仅前四盘能够通过抢七决胜负,但决胜盘依旧必须是长盘决胜;而美网则干脆一步到位,不仅前四盘,决胜盘也同样引人抢七赛制。

也就是说,自1970年开始,美网就已经没有长盘决胜了。

德约科维奇正是清楚这一点,这才没有在第十二局消耗太多能量,为即将到来的抢七决胜积蓄能量。

于是——

众望所归。

一场史诗级的比赛,需要一个史诗级的结尾。

尽管不是长盘决胜,却将场的博弈与碰撞,部凝聚在一个短短的抢七里,以最刺激也最惊险的方式推向巅峰,在经历四盘比赛四个多小时的强强对决之后,两位球员都将挖掘出自己最后的潜能。

一触即发!

短短一秒,阿瑟-阿什球场就直接进入狂欢模式,铺天盖地的嘶吼、争先恐后的跳跃、声嘶力竭的欢呼源源不断地井喷,难以置信他们也在现场观看了四个多小时的赛事,此时纷纷挖掘出自己的能量——

尽情燃烧。

毫无保留地,心意地。

抢七里,率先发球的是德约科维奇,率先发力的也同样是德约科维奇。

从第十局开始,德约科维奇就开始调整开始布局,丰富的比赛经验以及不可多得的大满贯决赛经历扮演重要角色,在博弈与布局之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