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争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对于那些战斗意志顽强、战术安排妥当、善于以弱胜强的队伍来说,是人。
但对于绝大多数正面战场兵力相当的碰撞而言,胜负往往取决于技术。
在大多数时候,一点小小的装备进步也足以造成短时间的代差,比如无线电在坦克上的大规模使用,便是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得以在二战初期横扫欧洲大陆的原因。
对于已经依靠先进的装备取得斐然战果的轴心国而言,想要令他们做出不那么明智的激进策略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添一把小小的火就够了。
纳尔逊的选择其实很简单,他把目光早早投向了德军在占领区内疯狂搭建的设施上——无线电中继台。
试问,当一台小巧的、只需要通信兵背着就可以自由活动的无线电收发设备在远隔百里之外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十公里内实时通讯的性能时,一个二战时期的队伍会凭借这项技术制定多么激进的战略呢?当军队的高层坐在德国的指挥中心内便可以即时地了解到任何一支队伍的情况时,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把战线向外延伸呢?在部队可以迅速调遣,情报优势形成代差的时候,他们又怎么会没有一打多的自信呢?
对于当下麻瓜的技术而言,在不铺设电话线或者中继台的情况下进行这种超远距离的通话或许是一件称得上天方夜谭的事情,但倘若有了魔法的帮助,这种事情也只是手到擒来罢了。
德意志的军官们得意于帝国克拉科夫研究所提供的这种超远距离无线电通话技术,他们不会去思考站在科学的角度这种技术能否实现,他们不懂科学,只需要懂得怎样将这项伟大的成果和自己毕生所学的战争艺术相结合,以怎样天降神兵的方式去屠戮那些宛若瞎子的对手。
纳尔逊并没有做一个战争贩子,他并没有尝试给纽蒙迦德盟友的军队配备什么炼金子弹、魔法航母之类超现实的武器,他甚至没有让魔法直接参与进这次技术的革新之中,设备仍旧是德军研究出的那些设备,技术也是那些技术,在建设“中枢”的过程中,纳尔逊利用巫师的施工队和魔法的高效,将适合德军波段的中继设备铺满了欧洲,在魔法的简化与炼金人偶的维持下,这些麻瓜们看不到的设施能够支持德军将实时通讯的范围扩展至整个欧洲。
而仅仅是这样一项“小小的突破”,便让整支部队变得目中无人起来。帝国的装甲部队胜券在握地开拔,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他们也能做到在每一处短兵相接的战场中形成以多打少的局势。
而只能依靠电报交流的盟军难以理解对手那神鬼莫测的机动性,他们甚至怀疑,德军的坦克会生孩子,像猪和狗一样,一生生一窝,长得又很快。
和纳尔逊预想的一样,德军的高层清晰地认识到,技术上的差距敌人可能也会很快突破,于是他们决心暂时不管背后那个庞大的红色帝国,反而在西线投入绝大多数的兵力,诱敌深入,再凭借信息的优势一举解决这些敌人。
进行反包围的军舰也凭借着先遣部队精确的情报支持,早早地在盟军尚未察觉的时候切断了他们海上的退路。
一场屠杀即将开始。
他们成功地将大量兵力调往了西线,成功地诱敌深入,在进行最后一步时,那些前线指挥官手里的光熄灭了。
原本还能偷空和家人聊天的军官们惊恐地发现,通讯兵背后的行囊里仿佛只剩下了一堆破铜烂铁,他们手中的听筒里只能传来一阵令人绝望的杂音。
而那枚代表着正在接收信号的小红点似乎永远都不会再亮起来了。
他们疯狂地命令通讯兵调整波段,可从听筒中传来的那些盟军的无线电节目却将他们心中的希望一点点抹去。
比在战场上做一名瞎子更恐怖的事情是什么?
是你本来还能看见,却突然成了一个瞎子。
此时的战场上风平浪静,固守阵地的德军内部早已是汹涌的惊涛骇浪,但这并不算什么,那些带兵深入的最狂热的队伍甚至已经分辨不清方向,他们仿佛成为了大洋中的一座孤岛,四面八方都是没有一丝声音的海水。
越是美妙的东西,越是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纳尔逊并没有向他们索取什么代价,只是将它收回了,在他打响响指的瞬间,整个欧洲范围内,那些躲藏在底下勤勤恳恳维护设备的炼金人偶们同时待机,在失去维护的几分钟内,以那一座座隐藏起的中继台为圆心,一片片区域陷入了沉寂的夜里。
冲锋在前的部队成了深陷包围的死子,准备进行反包围的舰队也成了游曳在海上的孤魂野鬼,恐慌的情绪弥漫在每一个了解内情的军官心中,但他们甚至没有地方诉说自己的害怕。
尤其是当一个人太久没有品尝过害怕的滋味,那股突如其来的恐慌便会摧毁他的理智。
有些陷入静默的军队指挥官早已用枪抵住了通讯兵的下巴,哪怕他们明白,当备用设备同样收不到声音时,一定是另一边出现了问题。
无数通讯兵捣鼓着包里的设备,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我是武装执行部队西线指挥部的弗朗茨少将,西线南区区队长。”
幸好,承担不了即时通讯功能的无线电设备起码还能当作无线电收音机使用,在无数担心马上就要吃枪子的通讯兵的疯狂努力下,西线的一些队伍成功接收到了来自帝国的声音。
“喂喂,能听到吗?(“该死,弗朗兹,快点宣读军令!”一些杂音在这位弗朗茨少将的身后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