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四十七章 白起:我真没这么厉害!(1 / 2)

这一刻,所有人都不禁感叹。

特别是普通百姓。

在华夏古代,信息的流通本来就是很难的。

能得知历朝历代信息的,也不会是一般人。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攻城拔寨,开拓疆土,那是万世伟业。

哪一个皇帝,不为自己的手下能开疆辟地而自豪。

白起却以自己的无敌的姿态,攻下如此之多的城池。

要说这种能力,没几个人比得过。

…………

曹操眼神凌厉。

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不好的。

哪怕坐在他身旁的美女,此刻也不香了。

赤壁之战,是他非常重视的一场战斗。

可结果呢?

赤壁之战中,让他损兵折将,折戟沉沙。

曹操比谁都明白,北方士兵要横渡长江,与南方水军作战是多么的艰难。

他一生最大的心病,就是不能攻下南方,一统南北,建立不世伟业。

长江波澜壮阔,水波荡漾。

却也给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悲伤。

若是有了一名出色的三军统帅,一切是不是又会变得不一样了?

白起其凶猛异常、战功赫赫,让他非常欣赏。

如果白起利于他帐下,那么是不是真有机会一统南北,建立不世伟业?

…………

吴起、白起、韩信、李靖这几人在华夏历史上的军事家中是最顶端的。

而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这点是不可否认的。

战国四大名将都是什么人?

白起、王翦、李牧、廉颇。

这每一个人拉出来,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王翦,实际上扫平六国之人。

王翦随侍秦王嬴政,率大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

统一华夏后,急流勇退,没有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

和白起比较,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李牧,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

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华夏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令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廉颇,伐强齐,败矫燕,破魏城。

而白起能力压他们三人,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足以看出白起的份量了。

白起作战没有固定套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不像其他名帅都有一定路数。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做到这点,各种兵法套路层出不穷,这点无人可及。

而且大规模作战千年以来无人能出其右。

那些说白起是靠国力强取胜的都是笑话。

难道一个国家强大,打仗就一定会赢吗?

如果说这是真理。

那为什么王翦后来碰到羸弱的赵国,没能打过李牧呢。

而那个时候的赵国,国力正是最弱的时候。

所以说,白起是纯粹的个人才能出众。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

而不是整天只会那一套打法,翻来覆去都是相同的战术。

具体实践中,在伊阙之战中,白起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式。

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

华阳之战中采用长途奔袭,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示敌以弱,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四十多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

这也是华夏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

“不错,白起出身于兵家,他的作战能力的确可怕。”

“关键是他的杀招千变万化,这一次白起用这种方式击败了你,下一次,他又会换成其他杀招。”

“就这种多变的打法,是李景隆一辈子都学不会的。”

“若是朕当初遇到的不是李景隆,而是白起,朕起兵谋反会成功吗?”

永乐大帝朱棣不禁深思。

若是当初建文帝的三军主帅是白起,他的计划真的会成功吗?

白起这等人领兵能力太强。

作为自己的手下还好,若是敌军主帅,那可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

“兵家,兵家的代表人白起如此无敌,难道兵家才是真理吗?”

“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

“这孙武的思想,真就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吗?”

…………

白起在兵法上非常有建树。

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权谋家主精战略,正守国,以奇用兵,知敌我虚实,先计而后战,白起正是充分运用以奇用兵,他的长途奔袭战术,主要就突出了一个奇字,让人琢磨不透。

恐怕敌军打死也想不明白,白起会用这种方法击败他们。

形势家主张战术,雷厉风行,后发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

阴阳家主精战况,顺时而发,逆时而守,假鬼神而为助者也,随天时地利。

技巧家主张战备,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利攻守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