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9章:并州风云(七)(1 / 2)

赵普上手疏谏阻说

“我看今年春天出师征讨,将要收复关外,多次听见克敌的捷报,深感痛快。

但是时间消逝,转眼又到炎夏季节,军事一天天繁忙,战争没有停息,军队疲劳而耗费钱财,实在无益。

我认为陛下自从平定太原以来,闽、浙归顺,统一中国,大振英名,十年之间,就传遍天下,远方的人不归服,自古圣王置之度外,不足介意。

我个人考虑奸邪谄媚的人,蒙蔽皇上的聪明睿智,以致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陷入深不可测的境地。

臣遍读典籍,很知道些以往的事,我认为汉武帝时主父偃、徐乐、严安的上书及唐朝宰相姚崇上书唐明皇十件事,都是忠言至论,可以实行。

希望陛下万忙之中,有幸读一读,过失并不深远,即使后悔也来得及追回。

臣以为大发骁勇善战的雄兵,动辄使用百万军队,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

又听说战争是件危险的事,难以保证一定获胜,战争是凶器,最戒忌的是不测,关系很大,不能不三思。

我又听说上古圣人,心不固执,理贵变通,前人的书上有‘兵久生变’的话,实在值得考虑,如果改变迟缓计划,会失去机遇。

十天半月过去,时间就到了秋季,北边转入秋凉,弓弩强劲,战马肥壮,我军久困,考虑到这个时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指挥谋划。

臣刚刚蒙皇上宠爱驻守地方,哪里敢妄言阻止军队,因为臣年岁已老,剩余的时间不多,报答国家和皇帝的恩情,正是这个时候。

希望迅速颁发诏令回师,不能轻视敌人,臣还有万全之策,愿献给陛下。

希望陛下精心调制膳食,保养身体,提携那些贫民,使他们转为富庶。

将来会看到边烽无事,大门不关,天下都归于仁德,不同风俗的地区,相继向慕归化,归顺朝廷,契丹又能单独怎么样呢?

陛下不为这样考虑,而相信奸邪谄媚之徒,以为契丹皇帝年少而国事繁多,所以诉诸武力,恰好迎合陛下的意思。

陛下以祸为乐,求功心切,以为万全之策,臣认为万万不可。

希望陛下审察虚实,追究妄谬,惩治奸臣误国之罪,停止伐燕军队的行动。

不仅可以从困难中振兴国家,而且可因纳谏而成为圣人,古人曾经说过尸谏的事,老臣没有死掉,哪能为了安身保位而当面阿谀不进谏呢?”

宋太宗赐给他手书的诏令说

“朕原来部署军队选择将领,只令曹彬、米信等人驻守雄、霸二地,贮积粮食带着兵器来声张军威。

等一两个月山后平定后,潘美、田重进等人合兵进讨,直到幽州,然后控制险要之地,恢复原来的疆土,这是朕的志向。

无奈将领们不遵照原来的谋划算计,各持己见,率领十万军队出塞远征,迅速攻取契丹的郡县,又返师来领辎重,往复弊劳,被辽人袭击,这个责任在于主将。

况且朕继承百王的事业,刚刚使天下稍稍太平,考虑人民苦于边患,将以救民于水火,并非想黩武穷兵,卿应当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