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的设施未来肯定会迎来一波更新换代,到时技术工人都需要进行职业的再培训,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让他们重新熟悉工作,提高业务能力。”
“后勤人员的冗余是客观存在的,我本来打算从这方面着手,精简一部分机构,其实比港的行政内容并不复杂,一个人完能胜任两三份工作内容,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也不过是每天多上一两个小时的班。”
“可惜并没有成功,所以接下来还得找办法消化掉这部分人力,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陈博突然提道:“我记得比港原来的伙食是外包给餐饮机构做的,只不过今年到期之后,因为比港的管理局不能接受对方提出的降价要求,餐饮机构索性撤场了,目前这块还是处于真空状态。”
“你是在哪里看到的?这个消息我怎么没印象。”
“刚刚误闯那个家伙的办公室,有个人位置上贴满了便利贴,都是诸如‘今天又要做难吃的沙拉’,‘什么时候才有新的饭堂’,“怀念以前两块钱吃饱的日子”之类的。”
两个女生不约而同道:“我路过大厅看到外面有咖啡厅和酒吧,不过没有亮灯,估计是没营业,如果在比港附近搞点服务业,应该能消化掉这部分人力。”
众人把空白的信息补充完整,让王旭对比港的情况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知。
“那这个问题好解决了,把闲余的人力利用起来,通过设立投资委员会的形式,让大家出钱搞服务业,赚到钱大家分红。”
“可这里是商业港口,平时应该没多少外来游客才对。”陈博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不需要按照旅游城市的标准打造庞大的规模,上世纪东北就有很多依托矿区构建的经济生活区,我们只需要根据比港的人口规模定制一个与其消费水平大体匹配的商业综合体就好。”
居住在比港的人绝大部分是当地的渔民和码头工作的工人,消费能力固然不会很高,因此王旭的出发点没有寄希望于以此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是仅限于维护比港的日常生活需求,尽可能降低人民的生活成本。
“接下来看实际的工作进展吧,情况有变再对计划做出调整和修改。”
陈博打开任务栏,发现一个华点,“我们任务里不是还有安抚员工情绪这一项么?我也没见到有哪个失足少女需要我安慰的。”
“我这一拳头挨得结不结实,你也想去安抚么?”王旭指着自己淤青未消的鼻梁,冲陈博乐呵地笑了笑。
“再走一圈看看周围的情况吧。”陈博提议道。
“走呗,也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这里的时间和外面的考试时间不同步。”
陈博赞同说:“那是肯定的,不然8小时也就白天的功夫,哪能办成事。”
“不知道时间也好,免得看着分秒流逝的倒计时焦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