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堪,历时大半年,可这一天倭乱总算平了。眼下几家有功之将,也皆是赵文华胡宗宪一脉,生性刚烈的俞大猷都拜于胡宗宪帐下,至少东南的屁股是坐到一起了,此番终可只论功,不再论罪。
但这只是对某个层面而言。
杨长帆伏倭之时,鬼倭之害的情况已被悉数传送到北京。杨宜闭门不出无作为倒也是货真价实,本来皇帝还要考虑下东南总督换的是不是太快了,可就在鬼倭平定之时,杨宜亲笔所书的认罪文书已传到他手中,多方面论述自己就是个庸才,没能力统领东南,最近又耽误了不少事,只求念及我多年的功绩,让我告老还乡就好了,咱别下狱了行么?
至于铺天盖地弹劾杨宜的文书,多半也只是说他无才能,不作为,确也没什么太大的罪名,外加杨宜唯赵文华马首是瞻,终是保全了性命,成功罢官。
至此,一年之内东南已换了三任平倭总督,功勋老臣张经坐了半年,兵部骨干周琉坐了两个月,收拾摊子的杨宜则只有三十多天。
谁都知道,这烫屁股的椅子,只有屁股最红的人才坐得起。
这种境况下,天子也不得不做出最后的妥协,最有能力的张经已经关在死牢,有一些能力的周琉已经淹没在言过其实的骂声中,有资格的人已经被证明无总督之才。
再看各路军报、文书,貌似只有一个人始终周旋于正面战场,胜不骄败不馁,运筹帷幄,上下支持。天子其实是个极聪明的人,他也早已看出来,这位子严党坐定了。他先前并不想让严党如愿,始终点严党以外的能人过去,现在好了,再掰扯下去都要被清理干净了。
天子心不在政权,只求天下平稳不要捣乱,多年不上朝,只愿内阁将事情处理妥当。内阁确实也基本处理好了,倭寇跳了跳也没扰乱自己清修,只是现在严党势力已经强大到不得不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他开始有些后悔那么草率地处理张经,也许那是最后一个能跟严党叫板的人。
可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更何况“拥兵自重”这种事情,对他来说比严党的威胁度更大。
你们这些人,斗来斗去,好不无聊。
后宫仙坛,这次陪伴皇帝的并非严嵩,而是一位货真价实的道士。
道士与皇帝相对打坐,缓缓睁眼。
“该去亭子了。”
“朕知道。”
“有什么没想好的么?”
“有。”
“政事么?”
“是。”
“嗯。”道士重又闭目静坐,虽然已伴了皇帝多年,但他一直坚守一条底线——不谈政事,这也是他能得到信任的最大原因。
“朕想与仙人对话。”皇帝默默睁眼。
“还没到日子。”道士闭目答道。
“那问问师兄也好。”皇帝微微抿嘴道,“朕有很多孩子,将家事交给其中一个处理,久而久之,所有孩子都开始顺从那个孩子,而非朕。朕又无心亲自处理这些家事,希望那个得势的孩子继续负责,只希望他乖巧一些,不要再如此拉帮结派,朕该如何是好。”
道士没说话,依然闭目静坐,他其实很想说些什么,但他不能说也不敢说,时机未到。
见道士不说话,皇帝的表情十分满意:“朕明白,师兄只一心辅朕修道,可朕的这些烦恼,真的不知道该与谁说了。”
“陛下有话,尽可诉来,只是我心中没地方装家事国事天下事,唯有陛下亲自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