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如果不能彻底击败我们,他就无法称雄大漠,无法覆灭鲜卑国,所以他只能跟在我们后面穷追不舍。”轲比能看看众人,问道,“十三万多大军随后追击,要消耗汉军多少粮草?退一步说,汉军即使以五万铁骑发起追击,他的粮草消耗也非常惊人。”
“只要我们退得快,汉军必然就追得快,这样等我们退到北海,汉军就没有吃的了。”轲比能说道,“只要我们不再坚守龙庭,我们就掌握了战场上的先机,汉军也就陷入了被动。北海的冬天比这里来得更早更快,汉人想不死都难。”
“轲比能,十二年前,我们就是这样击败汉军的,李翊有前车之鉴,未必会中计。”弥加小声说道,“汉人历次征伐大漠,不一定都以打到狼居胥为胜利的终点,他们一般以冬天来临为终点。所以我觉得只要我们守到冬天,李翊没有粮草了,他自然会撤兵回国。”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部落,人口都是根基,是战争力量的潜力。李翊经营北疆这几年来,从大汉国其它地方迁移了多少人口到北疆?如果不是他这么做,李翊可能有如此强大的兵力吗?我们如今会面临这样的危境吗?”
“本来,我们的战争潜力就因为前些年不断地战败以及内乱,已经快要被耗尽了,如果任由汉军把我们二十多万族人和几百万牲畜掳掠回国,鲜卑国就彻底完了。光剩下我们这几万大军能干什么?在草原上没有吃,没有穿,也不能繁衍后代,鲜卑国只能走向自我灭亡。”轲比能斩钉截铁地说道,“为了鲜卑国的希望,为了鲜卑族能够继续繁衍下去,我们务必要击败汉军,夺回被他们抢去的一切。”
众人听了轲比能的话,默然无声。
鲜卑人撤离了龙庭。
岳飞迅速把这个消息禀报了李翊。
李翊召集徐茂公等人商议了很长时间,决定暂时不要追击。目前天子的病情越来越重,洛阳情况不稳,大草原错综复杂,还是再看看为好。
于是李翊急书岳飞,留三万铁骑驻守龙庭,其余人马立即返回受降城和稒阳城。
就在李翊的命令下达不久,一个消息传到了稒阳城:天子刘宏驾崩了。
………………
大汉国中平六年五月十三,天子刘宏驾崩时年仅三十四岁,在位二十一年。
他在本朝算是一个不称职的天子,年幼时他耽于享乐,宠幸中官,昧于朝政,等他年纪大了,懂事了,想做点事的时候,却迎来了本朝最为巨大的一次流民暴乱。
随着黄巾军此起彼伏的叛乱,大汉国也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然后就是更多的叛乱,更多的胡族入侵。
就在大汉国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时候,天子不思变革,却因为一己之私把大汉国引入了更加可怕的皇统之争里,结果摇摇欲坠的大汉国不但蜂烟四起,而且朝堂之上更是波谲云诡,随时都有一触即发的深重忧患。
天子虽然不称职,但有一点却是最清楚的,今天的大汉国已经病入膏肓,即使是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再生,他们也没有办法在这短短十几年里重振大汉,最后也只能像当今天子一样,落个无可奈何的下场。
天子比他叔父孝桓皇帝强的地方是,他为大汉留下了皇统,为大汉的国祚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比孝桓皇帝差的地方是,他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虽然大汉数十万的将士为他打了无数的仗,但结果是叛乱越打越多,疆域越打越少。所以他没有任何荣耀,只能谥号为“灵”,这比孝桓皇帝的“桓”差了很大一截。“灵”的意思就是说他放任本性,不能见贤思齐,没有任何政绩。
天子驾崩的第二天,大将军奉何皇后懿旨,率一万北军进入孟津,驻扎在百郡邸。(百郡邸就是大汉国各州郡府衙在京所建的联络官邸,相当于现在各地政府的驻京办事处。)
同一天,以袁隗为首的三公九卿诸大臣按照大汉律法,拥立大皇子刘辩为大汉国的新皇帝,刘辩时年十四岁。
新帝尊称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何太后临朝主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熹。
新帝封皇弟刘协为勃海王。刘协时年九岁。
新帝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同参隶尚书事,处理朝政。
不久,新帝依大将军所奏,任命荀爽为光禄大夫,袁绍为司隶校尉,王允为河南尹,刘表为御史中丞,何颙为北军中候,郑泰为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