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他走。”臧霸毫不犹豫的一挥手,断然道,“你立即给朱灵去信,说你已归顺河北,北疆军已杀到东海占据了郯城。朱灵在后路被断,粮草断绝,东海告急的情况下,只有沿着沂水河西岸急速后撤。”
萧建大喜,急忙说道:“好,好,我立即给朱灵写信,让他从武水渡河后撤,返回东海。我保证他在渡河时的安全。”
………………
朱灵接到萧建的书信后,虽然怒不可遏,同时也对萧建向他透露消息的做法表示深深的不解,毕竟如今北疆军和中原诸侯联军双方大战,如果能够消灭掉他的军队,对于北疆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然而萧建却是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这太不符常理了。但值此生死关头,时间就是一切,朱灵已经来不及去顾及这些了,先撤过武水河再说。
萧建的保证不管是真是假,他都要冒险一试,否则当真要全军覆没,自己也要身死人手了。
他的性命没了倒是没什么,但要是导致大军覆灭,却是对主公刘备的大业极其不利。
虽然不知道其它战场的具体情况,但是朱灵非常清楚,主公刘备如今的局面非常不好,必须将有生力量保留下来。
刘备军在朱灵的指挥下,连夜急撤。
高顺、荀棐、李义、吴霸、尹礼等人率部先后占据阳都、临沂,大军随即兵分两路北上。一路由高顺、尹礼统率,渡过武水河,直杀鲁国。一路由荀棐、李义和吴霸统率,直杀泰山郡南部。
臧霸、萧建在高顺离开临沂之前,赶到大营相见。
“驻防琅琊国,挡住刘备军反攻,牵制刘备军兵力的重任就交给两位了。”高顺和臧霸等人商谈了一下兵分三路的细节后,郑重说道,“中原战场的仗越打越艰苦,刘备军大部在未来一段时间肯定要投入中原战场。朱灵虽有心反攻,但他有心无力,很难有所作为。能否守住琅琊国、威胁徐州腹地,对大军主力在中原战场的进攻有相当大的帮助,因此,两位要多多费心了。”
“高将军放心北上。朱灵经此重创,元气大伤,反攻的可能太小了。”臧霸说道,“粮草辎重我会尽力量筹措运送。虽然青州能供应的粮食很少,但多一点总比少一点好。”
高顺连声感谢。
“李封和尹礼占据郯城后,缴获了大量的粮草辎重。考虑到朱灵的攻击会非常猛烈,你还是尽早组织民夫把城里的粮草辎重运到开阳为好。”高顺想了想,对臧霸嘱咐道,“大军北上后,你手上只有一万军队,而朱灵手中却有差不多两万大军,跟其大战殊为不智。为了保存实力,你早一点撤出郯城,固守开阳,免得出现意外。”
臧霸连连点头,欲言又止。
高顺自然看见了臧霸的表现,说道:“宣高,有事就说。你此次立下大功,无论提出什么条件,相信朝廷都会答应的。”
“中原大战,兵力损失肯定惊人。现在北疆的大军几乎全部出动了,河北的后备兵力已经告竭。青州的军队也全部出动了,青州各郡县无兵可守。”臧霸小心翼翼的说道,“我想上奏朝廷,立即在青州募兵,护卫青州,不知……”
高顺略感意外,神情顿时凝重起来。
青州已经上表归顺,青州的军政大权随即要上交朝廷,臧霸和尹礼、吴敦等人可能要入朝为官,或者在青州统率军队,臧霸此时递交这道奏章显然不合适。朝廷在实施新兵制后,已经取消了募兵制,全部改为征兵制,臧霸这个奏议肯定会遭到否决。
另外,让高顺感到不安的是,朝廷会因此这道奏章对臧霸的归顺表示怀疑,后果难以预料。
臧霸看到高顺半天不说话,心里有些惶恐,小声问道:“不行吗?”
“不行。”高顺断然摇手,把其中的诸般原因毫不避讳的做了一番解释,“大汉兵制已经修改,募兵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宣高兄担心青州的安危,最好是先把这种担心书告朝廷,或者,先给主公和常遇春将军写一封信,请他们代为奏禀朝廷,设法解决。”
臧霸见高顺说得这般严重,一时难以接受,疑惑的说道:“河北不是大将军说了算吗?朝廷还能制约大将军?”
高顺摇摇头,郑重的说道:“在河北,是天子和朝廷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