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圣孙子对用间之道也是极有心得,在用间篇的末尾这样总结道: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以徐茂公的智谋,对付南蛮这样拼凑起来的对手,自然会将用间之道发扬光大。
徐茂公要求的三天时间里,倒有一半是用在劝降宁兴三人上了,剩下的时间则是一半用于赶路。最后发难,其实就是半天工夫而已。
招降宁兴并不难,在赵云和岳云的夹击下,宁兴等人已是走投无路,眼见着就要断炊了,这种时候给他一条活路,他不可能不慎重对待。
不过,光招降宁兴等人没用,因为招降宁兴等人对攻取乌戈洞没多大好处。驱使降兵攻城太危险,搞个不好这些人会直接在战场上倒戈,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徐茂公的办法就是一面许下种种好处,一面给宁兴等人提供了个立功赎罪的机会。他答应宁兴三人,只要他们拿出投名状,日后便可循塞外诸胡例的先例。
换了其他人,可能没什么想法,也不会觉得这是恩惠。但宁兴等人久在南蛮,对中原的繁华早就羡慕已久,如今有机会,哪有不心动之理?
对穷途末路的宁兴三人来说,从绝处逢生到希望无限,就是徐茂公几句话的工夫。
得到了徐茂公的许诺,他们以百倍的精神加入到了唐军阵营之中,开始执行徐茂公的计划。他们隐藏了投降大唐的消息,只对外宣称,说是要去乌戈洞与孟获汇合。因为乌戈洞有粮食的事实众所周知,军中也没人会对此有什么异议。
进了城之后,宁兴等人也借着洞内管制不严的机会,大肆散布谣言。因为孟获对诸蛮的疏远,诸蛮一下子就炸开了。
一开始,诸蛮只是想先控制了城防,得到个和孟获平等对话的机会。只要寨门在手,无论突围还是固守,总还有个选择的机会。否则,人家来个关门打狗,里应外合,大伙也只能束手就擒了。
出于对孟获的畏惧,南蛮人想着先形成既定事实,然后再对话。结果孟获为了防备宁兴等人,下令严加戒备,蛮兵的偷袭根本没能实现。
南蛮人本来就是半开化的野人,虽然也不是完全不会动脑子,但遇到计划外状况之后,他们更多的还是遵从本能来行动。既然被识破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发动了强攻。
乌戈洞内本就人心惶惶,乱战一起,被压抑的恐惧和惶然霎时间爆发出来。于是就演变成了全面的混乱。
徐茂公当日请命时,用的就是这样的说辞,如今乌戈洞中火光熊熊,显然是一切顺利。胜利就在眼前了。
尽管对胜负没有任何疑虑,但李翊和众将还是纷纷走出了中军帐,望着夜空中那抹亮色。见证着一场辉煌胜利的尾声。
岳飞对李翊说道:“皇上,到了这种时候,孟获恐怕不会继续死守。他若是趁乱逃走,黑灯瞎火的,咱们很难抓得到他。”
“他要逃,便随他去好了,不必苦苦相逼。”李翊的回答云淡风轻,全然没有一丝烟火之气,就仿佛说的不是敌军主将的处置,而是某个无名小卒的去向一般。
岳飞微微一愣,愕然道:“皇上的意思是……”
“很简单,经此一役,南蛮的局势走向已经彻底确定了,孟获逃走与否,无伤大雅。”李翊摆了摆手,说的话颇有些高深莫测。
“南蛮的局势?”岳飞皱眉苦思,却是始终不得要领。他是一个好的统帅,但却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对于政治上的事情,他的眼光真的很有限。
“南蛮之所以反复不定,乱战不休,主要的原因就在诸蛮身上。”李翊耐心的解释起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诸蛮表面臣服恭顺,骨子里和鲜卑、匈奴没什么两样,无非是中原强便示之以恭,待中原疲弱,再露出真面目。”
“故而历朝屡次征伐,屡屡得胜,却始终难以彻底平定。诸蛮闹得凶,汉人豪强为了自保,当然也得招兵买马,扩张实力,这局势能安定下来才怪呢。”
李翊的眼瞳中倒映着熊熊火光,语气愈发冰冷:“胡无人,汉道昌!想要彻底让天下安定下来,首先就得铲除诸胡!不一定要斩尽杀绝,也可以让他们融入华夏族裔之中,但这种融合,必须是彻底的,要让他们忘记自己的野蛮出身,以华夏族裔为荣才行!”
“至于孟获,就看他如何抉择了。”李翊轻描淡写的说道,“以他武艺,即便我军四下拦截,也未必能拦得下他,此人心高气傲,若是真的做了阶下囚,就算我有意饶他性命,只怕也是不能。所以,还是随他去的好。”
“茂公的计策奏效后,他已经是两面不讨好了。剩下那点嫡系部队,在乱战中折损些,突围路上再走失些,最后能剩下一千多人就是万幸了。凭这点力量,就算他能逃走又有何用?他若真是聪明人,就应该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若是不然,我留他这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也是无用,让他自寻死路便是。”
孟获这样的猛将,李翊当然有兴趣收集。但收复孟获的难度很高,主要的障碍就是此人的性格,他有傲气,有脾气,而且野心十足。要不然,当初诸葛亮也不会经历七擒七纵,才最终降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