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两个老村长加起来都一百多岁的人了,可斗起来是一点也不相让,这次赵国强占据了上风,自然是理直气壮。
等来到办公室,高主任先是把这次开会的文件整理好,随即好奇道。
“老赵,你有啥事啊,开会不都讲清楚了吗?”
“不是有关防洪的事,怎么说呢……”
“直说就行,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高主任看赵国强扭扭捏捏,还当是有什么难处。
“行,那我就直说了,是这样的,我们村有一小伙子写的文章在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您看看,乡镇有啥奖励没有?”
赵国强话语间很是低调,一点也无刚才在老友面前嚣张的神色,讲道理乡镇是该有奖励的,但说话是个大学问,人老成精的老村长知道向上级该怎么请功。
“你说清楚,啥个青年?”高主任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着急问清楚缘由。
“杂志的名字叫《青年》,据说还是党刊呢,学习雷锋同志就来这个杂志,光稿费就给了七十多块呢,您看看,杂志我都给带过来了。”
赵国强对高主任的反应很是满意,但话语间很是谦逊,说着还把杂志递了过去。
“哪篇文章啊?”高主任接过杂志就翻了起来。
“就这篇,叫什么《乡村风情》。”
赵国强兴奋地指着一篇文章说道。
“这可写的不少,都有四五万字了吧,还属于长篇的。”
“没错,五万多字呢,我昨晚上一个字一个字看的。”
高主任是越看越入迷,越看越兴奋,直至看完整篇文章,才恋恋不舍的把杂志合上。
“真是天大的好事啊,老赵,你们村不吭不响的出了个大作家啊。文章写得也是真好,描写了知青下乡,在众人的不解和误会下劳动改造,面对不公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扎根农村,甘守清贫,爱戴孩子们,为祖国的下一代添砖加瓦。”
“写得太好了,把咱们这的风土人情写得也很好。”
“没错,没错,我昨晚看了一夜都没睡着啊。”
赵国强非常赞同高主任的意见,虽然说他是屁也没看出来,光是查字数了,但在组织决策的方向上必须正确。
高主任又想了想,开口问道。
“这小伙子是个下乡知青吧?”
“没错,没错,果然是高主任,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老赵,你可别给我扣高帽子啊,这是从文章里看出来的,怕不是根据自身经历所写的文章。”
想到这里,高向前狠狠地拍了下大腿,“可真是位爱国青年,不容易,不容易,面对着资本主义诱惑却甘愿清贫,为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这样的青年可不能让他受了委屈。”
所谓万事最怕想象,想着想着高主任止不住眼眶红润,差点没流下眼泪。
此刻,韩风在高主任心中的地位无限拔高,这种甘愿放弃进城,而留在农村为祖国奋斗的事迹可不多了。
“奖励,必须要好好奖励,这样的青年我们要尽努力来保障他的生活和创作空间。”
赵国强在一旁懵逼不已,啥玩意,我咋有些听不懂呢,韩风有高主任说的这么好么,可看着对方激动地神色,自己也不好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