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32章 厮杀正酣(1 / 2)

第632章厮杀正酣

小梁河南北都是百里平原,居住着许多人,如果有人抛开运河大堤,河水灌入三岔口,再加上三岔口本来的三条河流之水,水位一定会暴涨。到那时,大水席卷南北,就真的是一泻千里,百里水泽了。

嘶,苏瞻不由自主的倒吸一口凉气,这一刻,他突然明白逆党想干嘛了。怪不得逆党弄出阴兵过街的把戏,敢说阴兵过街,黎民乱,天下反。河水倒灌,百里水泽,本就多灾多难的北地百姓失去生的希望,再有别有用心的人挑唆一番,灾民、流民顷刻间就会变成一群暴民。生活无望的人是没有理智的,他们需要为自己所受的灾难找到源头,而这个源头就是不作为的朝廷,到时候所有的怒火都会对准朝廷。

三岔口距离姜村很近,如果想要在三岔口闹出动静,必然瞒不过姜村的人。为了保证计划不被人发现,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逆党灭了整个姜村,无一活口。

可怕.....真的是太可怕了......

越是想下去,心中越是恐惧,如果当初没有发现那具男尸,亦或者对那具男尸没放在心上,自己就永远都不可能知道真相是什么了。之所以恐惧,也是因为逆党的狠辣。灭姜村也就罢了,为了那所谓的欲望,居然要开运河,制造水患,认为的弄出无数的流民、暴民。

无生老母教,只要我苏立言在世上一天,就一定会灭了你们那所谓的圣火。收回千里镜,苏瞻闭上了眼睛,任由汗水缓缓滑落,“涵涵,都说鬼可怕,可是人心有时候比鬼还可怕!运河、三岔口,这就是那些火药的去处么?他们的心很大......”

“所以.....”张紫涵钻进双手,一脸阴沉的看着姜村方向,“所以,我们不需要有任何的怜悯,对这些人,只有死亡才是他们最终该去的地方,姜村,这些可怜的村民。”

是啊,整个计划里,最无辜,最可怜的就是小小的姜村。只因为他们是普通的渔民,只因为他们离着三岔口太近,只因为他们有可能发现逆党的阴谋。

姜村附近三岔口,十几个粗汉在忙碌着,还有一些人撑着渔船游来游去,只是没有人撒网,也没有人捕鱼。一个大汉扶着锄头,擦了把汗,这一抬头就再也低不下了,“咦,你们看看,那是啥玩意儿?冒火的大风筝?看上去怪怪的.....”

“老邓,你说啥捏,赶紧干活,那是啥玩意,跟咱们有啥关系?”一名头领模样的人低声骂了几句,不过他还是忍不住抬头多看了两眼。神特么冒火的大风筝,风筝冒火,早掉下来了,也不知道是城里那个有钱人家公子哥弄出来的奇葩玩意,话说,有钱公子哥就是会玩。

又是两天匆匆而过,阴兵过街的事情似乎过去了,黑袍巨人的事情也没有传开,整个天津卫又回到了那种繁荣的景象中。一片祥和的氛围下,到底隐藏着多少暗流,谁也说不清。右卫指挥所衙门附近有一处幽静的院子,一名黑袍人端坐在院中,手中捻动着一根绯红色的蜡烛,“通知下去,计划可以开始了!”

黑袍人缓缓站起身,用火折子点燃手中红烛,放在石桌之上,神情肃穆,“圣教大业,从我们开始,东泰护法没有做到的事情,要在我们手中成为现实。为了圣教,为了天下,诸君努力.....”

身后几个人,单膝着地,右手高高举起,无比庄重,整齐划一的喊道:“为了圣教.....为了天下.....我等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愿无生老母,赐我天堂,生当无惧,死归故乡......”

运河渡口,当酉时到来,傍晚的余晖洒落,照耀着古老的码头。苏瞻突然来到了渡口,同时还带来了一只二十余人的锦衣卫人马。苏瞻没有去渡口衙门,而是直接转向朝着三岔口方向而去,他走得很慢,一点着急的意思都没有,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渡口不远处,一名身着青色长袍的男子遥望着远处的锦衣卫,他手持钢刀,眉毛粗长,眼睛透着道道精光。他叫金光烈,乃是金长老的大弟子,同样也是金长老的心腹大将。金光烈这次来天津卫的目的就是做掉苏立言,这是他唯一的任务,也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只要杀掉苏立言,就能在抢夺门主的事情上占据主动。

虽说金长老一派势力庞大,可唐若离终究是圣女,她的身份就是最大的倚仗。杀苏立言,可是师傅金长老提出来的,如果无功而返,那脸面岂不是丢尽了?为了保证可以杀掉苏立言,师傅将自己派系一半的人员派了出来。金光烈也知道兹事体大,不容有失。苏立言阴险得很,所以机会只有一次,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之前,苏立言也才能离开过天津行营,可这家伙小心的很,根本无从下手。但是,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耐心等待之下,苏立言还是露出了破绽。渡口往西是三岔口方向,这一带隔着不少水域,如果半路设伏,苏立言就死定了,就凭他带来的这点人,能挡得住自己带来的江湖高手?

苏立言,你太大意了,小心谨慎了这么久,这个时候反而放松了戒备,真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金光烈眉头一挑,抬手握紧了钢刀,“所有人去三岔口附近,苏立言此行,三岔口是必经之地,哼哼,这一次,要让他们有去无回。今晚过后,世上再无苏立言这个人。”

金光烈终于动了,可是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中。他更不会想到,红莲门的刺杀计划,早早地就被唐若离送到了苏瞻面前。

小梁河三岔口,此时并不安静,几十名壮汉正在三岔口忙碌着,其中一人神色凝重的问道:“准备的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