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十八章 纳哈出都给忽悠瘸了(2 / 2)

朱元璋肃清海道的命令,说白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朱启自然不敢无视的。

这几日除了每天随便在地图上画一画,让李文忠带兵过去拉练拉练,或者干脆拉练都没了,直接让人去放出明军要进攻的谣言之外,就是关注一下大沽口船坞的造船情况如何,顺便了解一下这年头在渤海上兴风作浪的都是些什么妖魔鬼怪。

做情报收集工作的是刘伯温,这几天老刘算是给朱启当牛马使唤起来了,一方面要他督造新式战船龟船,一方面又让他去了解海上的势力情况。

没多久刘伯温就亲自送来了一份详细的报告。

就和朱启先前预测的一样,这渤海之上,目前就是四家势力给瓜分了,一家是倭寇,也是最猖狂的,历史上在洪武年间,渤海辽地一代的沿岸,经常会有倭寇袭击。

等到大明彻底击溃了北元之后,朱元璋遣使警告了倭国,而倭国此时也已经正式结束内战,进入了稳定的室町幕府,也就是著名的足利幕府时代。

足利幕府的末代也就是日本战国时代,算是日本古代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代战争历史了。

稳定的倭国幕府,在受到了朱元璋的警告之后,很快就约束了部下的子民,于是危害大明的倭乱从此停歇了有近百年的时间。

当然,现在是洪武八年,辽东还未收复,这倭乱自然也没有空去收拾了。

除了倭寇之外,这渤海之上的第二股势力,便是高丽国。

这高丽国的海军,到不像倭寇一样,到处抢劫当海盗,但高丽国因为曾经和元朝数代的联姻关系,现在的高丽国王都还是北元的驸马国王,所以对于大明的态度是想当敌意的,可想而知大明如果利用渤海进行运输航线的话,这高丽国的海军极有可能会来阻挠,很有可能会发生冲突。

第三也就是一定会发生冲突的,那就是北元的海军。

原本朱启以为这北元海军是纳哈出管理的军队,随后看了刘伯温的情报才知道,还是自己年轻了,这北元海军倒不是纳哈出管理的,而是北元一位平章,名叫刘益的汉人统辖的。

平章的意思就有点像是唐朝时候的节度使,写作平章,念做军阀。

一开始的平章只是地方长官而已,但到了这个年头了,能在地方当平章的,那都是手握一方军权的割据势力了。

这刘益虽然是汉人,却当了北元的平章割据辽阳,手下主要是海军为主,朱元璋也曾多次劝降刘益,奈何这人多次拒绝,说什么忠诚于北元。

到底是不是忠诚北元就不清楚了,反正此人是跟大明对着干的肯定是没错的,想要肃清海道,这刘益的海军部队,便是第一个打击对象!

而且在渤海之上,刘益的海军也是规模最大的,保守估计大小船只上百搜以上,具体如何就不太清楚了,但肯定是最难啃的骨头了。

而这第四方势力,便是游离于各方势力之外的海盗了。

朱启第一反应就是这些海盗是能够争取的对象,元朝时候出去当海盗的,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宋朝故人,不愿意在元朝手下当顺民,才出去当海盗的。

顺带一提,宋朝时候,是海上最安稳,海盗最抬不起头的时代了。

一方面是因为宋朝海军强盛,陆军我唯唯诺诺,海军我重拳出击!

另一方面就归功于宋朝繁荣的海上贸易,还有富裕的经济水平。

海上贸易非常自由,民间几乎没有任何阻碍,沿海的老百姓也非常有钱,这种情况下,谁没事干去当海盗啊?

天生喜欢抢劫杀人的毕竟是少数脑子不正常的人,但凡是脑子正常点的,正经做生意能赚到钱的,不会去铤而走险的。

所以在元朝时候,汉人出海当海盗的,不一定是坏人,而且很有可能是自己人!

其实就算是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各大汉人海道,其内心还是希望能够被朝廷招安的,最大的例子就是郑成功他爹,才华横溢的大明首富郑芝龙了。

郑芝龙被招安之前也是一名海盗,主要做的是走私生意,顺便打劫打劫外国人,被招安之后,全心全意的为大明付出,他的儿子郑成功更是成为了民族英雄,自是不用多提。

而这股海盗之中,实力最强的,是一个名叫王传奇的汉人,这王传奇祖上据说还是南宋名将王坚!

这南宋王坚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一场战役,肯定每个人都知道,钓鱼城之战!

没错,就是这位南宋名将,驻守钓鱼城,硬生生阻挡上百万大军,还重伤了蒙古汗蒙哥,蒙哥没多久就伤势过重而死。

至于说这王传奇自称王坚之后,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这王传奇是坚定抗元的!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更不要提这王传奇的民族气节还是挺让人钦佩的。

朱启心里刚刚这样想着,刘伯温就帮着朱启规划期了战略布局来了。

这倭寇可以先安抚不管,这高丽毕竟还未与大明正面交锋,其国王态度虽然强硬,但可派遣使者,让其看清楚形势,最起码要警告恐吓一番,高丽国内现在也是分为主战和主和的两派,就算是参战,也要争论不少时间,多半也不会趟这趟浑水。

北元平章刘益才是我等现在的大敌,日后肯定有一战,也是必须一战,无需多言。

至于这海盗王传奇,从种种迹象来看,这是一定要招揽的力量,他手下的战船和水手,都是经验丰富的擅长海战的人,如果能够将王传奇收入麾下,对于这次肃清海道来说,定然是事半功倍啊!

刘伯温最擅长的就是大局规划,如同张良一般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朱元璋就曾经说过“刘伯温真乃吾之子房。”这句话。

所以听完了刘伯温的一番分析和建议之后,朱启也是点了点头,老话道

“孤也是这么想的。”

——————

(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