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7、影评之争2(2 / 2)

夏郁的文艺人生 清骨 5277 字 2022-11-03

省的这个小丫头,偷偷又继续工作,哪有那么多工作呢?

转头泡了杯咖啡,喝着咖啡,坐在阳台,才给陶棠拨了电话过去——

“看到消息了?”

陶棠相当淡定,经历并且解决了夏郁、余君豪、成韫一场又一场危机,眼下这点算什么事?

“看到了。”夏郁喝着咖啡,看着地中海的日出,其实她觉得还能多睡会儿?

“听你这语气,也是不着急?”那边陶棠在笑。

浅笑,很好听,夏郁喜欢陶棠的笑声,会觉得特别心安。

“棠姐都不着急,我一个小笨蛋,我着什么急?着急也没用呀……”

“就属你最精了,就是懒得动脑……”陶棠嗔她,她说,“姚元谦联系过我了,也让我别急。”

两人聊了一会儿,不论是姚元谦也好,还是两人都一个意思,“不理会,不反驳——”

夏郁说,“这些人太急了,要是能够等到电影在国内上映,再呛衰,可能还真能影响一阵子。”

棠摇头,“他们也是怕,怕你在电影节上取得好的名次,一旦拿到名次,后面就再没有正当的理由机会了,这一次,要不是陈凛给他们送机会,他们连这条‘假尾巴"都抓不住……”

“他们现在急着跳脚,也是因为你跟陆伶玉的综艺要播出了,他们也在赌,赌《贩罪》没能在电影节上拿到好成绩,届时他们就有理由,一直买水军,黑到电影上映、电影结束。”

“唱衰容易,到时候,《贩罪》的路人盘一定塌了,票房肯定要大打折扣,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到时候,接着唱衰,要么拿电影说事,要么给夏郁冠一个票房毒药的名头。

夏郁当即了然,然后陶棠夏一句话,没差点让她被咖啡呛死。

“所以,要打破这个一次的小局面,就要看两件事了。”

她淡淡笑道,“一个《很高兴认识你》能否刷新观众、能否口碑、收视率爆炸将这件事压下来;另一个是,你们……当然最终要的是,你夏郁能不能拿到奖项?”

原本还挺清闲的,觉得可以再睡一觉的夏郁,这一下背着一大块的责任压力压下来,直接被咖啡抢到了,“咳咳咳,棠姐你还真敢说!”

有谁敢说,三大电影节我必拿一个奖项的?有多少人呢?

反正夏郁不敢——信心是有的,但自信不等于自负。

她说,“看看明天的综艺收视?”

陶棠也只是笑笑,没再继续说了,又聊了几句,就撂了电话。

两人甚至都没提综艺会不会受到影响。

答案是——

肯定会的。

虽然这些资本、水军、黑粉们没有一个有胆子提一嘴,“抵制《很高兴认识你》”,毕竟这部综艺的首播权可是被官方综艺频道买过去了,而且近期就要接档上一部综艺播出。

是吃拧巴了,还是吃撑了?

但故意营造一副夏郁拉踩陆伶玉的架势,还是没问题的,合理的推测范围,又不犯法?一堆水军的账号都在国外,一查我直接注销,你查啥?

这些言论很伤夏郁的路人盘,也很容易引发一些不爱多思考,人云亦云的陆伶玉影迷的自发抵制的。

就算看,对夏郁也是怀抱一种“抵抗心理”,甚至看都不看就会去各大平台给差评——

不过,就这样吧?

要不是为了亲朋好友、为了合作伙伴的利益,夏郁肯定是不管的。

华夏三金都拿到了,成就都完成了,她的重心早就不在华夏,何必呢?

但为了亲朋好友、为了合作伙伴、同时她多少还有点珍稀自己的羽毛。

夏郁也只能说尽量,因为已经努力过了,剩下的,就看天意和一点人力了。

她还没空管温穗夏轶他们,看好了时间,给陆伶玉打了个电话,诉苦。

两人认识近一年,又可以说是“同床共枕”两个月,尤其是综艺录制刚结束,还是“蜜月期”,关系好着呢,根本就不是那些营销号的几句攀咬,就能够影响到的。

……

同一城市的不同角落。

另一边。

此时已是华夏晚上八点,距离这次事件,姑且就叫【陈凛影评事件】已经超过十个小时了。

他睡觉一向静音,这次又没有带助理过来,老婆儿子、助理打了几十通电话,愣是没把他炒起来,一行,看到手机几十通未接,当下就愣神了。

“发生什么事了?”

第一个电话当然得给老婆打了,第一个电话就给他整蒙了。

领导指示。

【你摊上事儿了,你摊上大事了,你造不?】

“我又被全网黑了?”

陈凛发布那篇影评前,有想过,肯定会被喷一下,但想象夏郁现在的声势,还是发了。

真就不是为了蹭这点热

度,自上次后,这两年钱他赚的差不多了,不说财富自由,经济自由肯定是达到了,够下半辈子舒舒服服的生活了,就追求那么一点名了。

想要好好的、认认真真的给电影迷们一份时隔了十个月的考试答卷。

没成想,摊上事儿了。

别的平台不说了,一打开微博,99+的消息搁那摆着,点进去那就直接成了999+!

陈凛有些复杂,他就只是个影评人,但大大小小好像也勉强算得上是个名人了?

当然了,

还有很多粉丝,表示他的影评还是很中肯的,到时候会看看,但顶不住大批黑粉进攻!

逼迫他删帖。

但他跟一两年前也不同了,有底气了,转头助理还给他打了电话,问他怎么办?

陈凛能怎么办?

看着帖子底下那丝毫不比黑粉水军少的夏郁粉丝们的力挺,他直接腰板儿就直了。

“咱上头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