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两百九十九章各方反应(1 / 2)

新闻热度,热得发烫。

第二天,央视直接在第四频道开辟了专题栏目,专门了进行报道,同时tv10制作一个华夏的诺贝尔奖追逐之旅,历数着华夏那些曾经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在这一天的七点新闻,相比起昨天的匆忙,今天的正式报道中,新闻主持人不但介绍了刘一辰的生平,介绍了他的光荣事迹,介绍了他解决的那些难题,更介绍了他在国际上取得的荣誉。

这一次的新闻报道,足足用了15分钟时间,堪称史无前例。

也由此可以看到,诺贝尔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特别是振奋人心、凝聚民族之力方面。

这些年来,华夏经过一件件事的振奋,和十年前已经有大不一样,越来越多对于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有信心。

一个人,需要一个个成功来提振信心,成就自己。一个国家同样如此,从不自信到自信,是需要无数伟大成就才能铸就的。

刘一辰获得诺贝尔奖,足以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都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初劳伦斯·布拉格25岁年少成名,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为了纪念这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澳洲为他和他的父亲盖了一座博物馆,同时将“布拉格”这个姓氏作为全国年度最佳物理博士论文奖进行纪念。

斯德哥尔摩为了纪念这位年轻的获奖者,在他获奖五十周年的时候举行了特别的庆祝活动,并且邀请他本人做了历史上第一场“诺贝尔讲座”。

对于刘一辰,这位诞生于本土的诺奖学者,华夏更加重视。

不只是因为他现在还没回来,更是因为科教兴国战略是国家的基本战略之一。

盖博物馆什么的太形式主义了,而且对他来说“纪念”还有点太早了。

不过箐城一中和当地政府的速度很快,刘一辰当初的试卷、习题册、桌椅等被注册成了文物。他的老家,也由文物局、旅游局注册为文物,这意味着哪怕未来这一片区域拆迁,这栋房子也会单独留下来,并且由专业人士不断修缮,维持它‘当年’的原貌。

贴在墙上的奖状,全部被保留下来。

当然了,至于具体如何执行,那都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毕竟就算注册了文物,也不存在把屋子里的人从‘故居’中赶出去的说法。刘一辰他们过年回去还是可以住在这里面,不过平时的打扫、维护就是专业人士了。

而箐城一中,临时打了一个申请,那就是建立箐城一中特有的博物馆,而博物馆就叫作‘刘一辰博物馆’,申请早上刚打上去,下午的时候就批了。

不仅仅如此,市里打算将这座才评上省一级达标的高中,当作闽西市的教育模仿工程来打造。

可以说,这对于箐城一中而言,是最最实在的利益。

哪怕10月11日公布了诺贝尔文学奖,华夏作家莫大师获得此次诺贝尔文学奖,可惜新闻热度根本就比不上刘一辰,中文国际频道也没有专门开辟专题栏目,七点新闻给了五秒钟,关于莫大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连刘一辰的1%都没有。

......

“刘,恭喜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了普林斯顿大学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利涅笑着给刘一辰送上了祝福,说实在的,他知道刘一辰会在明年因为‘上帝粒子’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却没有想到今年率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谢谢你的祝福,教授。”刘一辰显得心情不错。

自从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在普林斯顿地位好似一下子变了,自己的同事们看自己的眼神都变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所大学,会拒绝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不过,刘,任何奖项都不过是搞学术的锦上添花而已,绝不是目的。一位伟大的学者,不会因为获得奖项而变得更加伟大!”德利涅教授说道,显然不希望刘一辰因为获得诺贝尔奖而有所懈怠。

“谢谢你的提醒,教授!”刘一辰笑着说道。

今天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显得特别的热闹。

即便是在普林斯顿,获得诺贝尔奖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