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探测器的轨道,可以被简单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地月转移阶段。这一阶段是在地球上,将嫦娥四号探测器由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使探测器离开地球轨道,向月球飞行,实现地月转移。
这一阶段,不管是火箭发射,还是轨道变轨,华夏航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从地球向月球迁移,这个环节,经过前面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华夏航天也积累了经验。
第二部分,便是探测器不断向月球附近运行,当探测器抵达预定轨道后,完成近月制动。
所谓的近月制动,就是给在地月转移轨道高速飞行的卫星减缓速度,完成“太空刹车减速”,建立正常姿态,被月球的引力所吸引,进行环月飞行。
因为当探测器飞行到月球附近时,它相对月球的速度要大于月球238公里/秒的逃逸速度,如果不减速,探测器将飞离月球。
要实现绕月飞行的话,必须进行制动,要刹一下车,将飞行速度降低到月球逃逸速度以内,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
近月制动是卫星或探测器飞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次轨道控制。
而全世界掌握近月制动技术,就只有美利坚、俄国以及华夏!
不管是美利坚、俄国还是华夏,近月制动都是靠着自己摸索起来的,而总体上其实也各不相同,因为速度不同、重量不同,选择的预定轨道就不同。
紧接着就是进入月球轨道,绕月飞行,根据需要的落月点,选择适当的环月轨道进行制动降速,随后降落在所在的月球点。
可以说,哪怕是以华夏现在的航天技术,在近月制动以及落月地上把控,也都是有难度的。
在近月制动过程中,需要确定制动量的多少。制动量过小的话,探测器不会被月球引力捕抓,直接飞离月球。而一旦制动量过大的话,那后果就会更加严重,因为探测器就会直接撞击向月球!
所以,如何准确的确定制动轨道,以及制动量,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不同的制动轨道、制动量,都是不一样的。
上一次成功,这次如果照搬,那么也许会成功,但是也许也会失败,因为嫦娥四号探测器丝毫与嫦娥三号探测器的荷载是不同的。而且之前成功,也未必是最佳选择。
至于落月轨道的选择,那同样有着非常大的难度,因为稍微有一丝不同,落月轨道就会有偏差,这种偏差可能是只有几米,但是也有可能就是几十里甚至是几百里。
吴总师迫不及待的让科研团队暂时放下手头上的事,然后前往会议室,然后让工作人员准备了几块小黑板。
会议室,几十号人看着刘一辰,
刘一辰淡然的拿起粉笔,开始在其中一块小黑板,画着一个个轨道,实线与虚线,让人看得都会不由自主的皱眉头,可是刘一辰也不管他们有没听懂,就直接不断的讲解。
随后在另一块黑板上,则是以概念图形式画出了地月系统,地月系统之间形成了一个个轨道。
探测器,从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那可不是直接直接运动,如果是那样的话,可就好了。
将整个步骤讲解完毕后,刘一辰开始介绍自己搞出来的地月系统,刘一辰介绍每一个基本板块,这每一个基本板块都被刘一辰输入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参数,地球的参数,以及月球的参数,包括着地月之间的参数。
他介绍着每一个基本板块的作用,以及结合刚才的小黑板,四个小黑板写得满满的,他是不知道,会有几个人听得懂。
最后,刘一辰则是点击了一个动画效果,整个动画效果是模拟了整个过程,从火箭搭载着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始发射、升空、入轨,绕地球运动,然后在哪个位置开始变轨,力多大,角度几度角
会议室,没有人说话,甚至都秉着呼吸,看着屏幕的动画演示,眼中都带着震撼以及不可思议。
哪怕是吴总师、孙总师,也不例外。
他们都没有想到,刘一辰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竟然进行全过程的轨道计算,而且还开发出这么一个地月系统。
这里面的工作量有多大,他们是难以想象的,至少整个航天系统,就是用个几年,也不一定能够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