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光环》修练出来的斗气,不叫“荆棘斗气”,而是叫做“万弦斗气”。这种斗气的原理是“弦”、“振动”、“波能量”一系列抽象的理论,连修炼过斗气的人都解释不清楚,只知道大量练习形成本能。也难怪,《零世界》中的研究型职业者,基本都是法师,法师才不会去研究斗气。而满脑子肌肉的战士,怎么可能去研究高级物理。
“超弦理论”本来就是一个现实物理界都无法证实的猜想课题,但是刚好能拿来解释“万弦斗气”。
但是枷也只是做了一点浅浅的功课而已,没仔细给小洋讲。因为他也看出来了,这孩子毅力是有的,但是也很诚实。小洋是真的有点笨……
枷给小洋讲理论的时候,小洋就会开始神游了,这代表他根本听不懂。枷干脆就不讲理论了,训练本能就算了。“因材施教”本来就是老师的技能,枷这个技能点得很高级。
“因材施教”一词虽然清朝才出现,但是这种理论从春秋时期就有了。这个词在词典中的例句,往往都是“孔子对弟子们因材施教”或者“孔子是最早是实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等等之类的。
但是现代的人们故意曲解了这个词的意思。
集体化教育,怎么可能施展“因材施教”技能?孔子一辈子号称弟子三千,但是也只有七十二贤人而已。是因为孔子不会教还是弟子太笨了?其实都不是。
弟子求教心切,或者弟子天赋聪颖,老师才会“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根本就没办法在集团教育中广泛开展,哪一位老师有那种精力?只有当弟子主动求教的时候,老师才会因材施教。亦或者是弟子天赋高,老师非常重视的时候,也会主动因材施教。老师又不是圣人,也不是神仙,怎么会对每个徒弟都因材施教?
集团教育中唯一的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就是分等级教育,但是一片骂声之后,被学校废止了。大家骂这个是因为觉得分班分等制度歧视差生。实际上,分班分等的教育制度从来都不是歧视差生,而是为了差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也为了能够有效培养人才。
分等教育时期,硬要把差生塞进一群尖子生中,尖子班因为学习能力强,老师的讲课速度会飞快,差生自然跟不上。但是把尖子生和差生平均分配的话,尖子生又会被拖慢步伐。
家长觉得分等分班教育对自己家学习不太好的孩子不公平,难道看不到不分等教育对学习好的孩子们也不公平嘛?老师们会对尖子班倾注更多的精力?谁说的?
把老师们揪出来问问的话,许多老师们会大喊冤枉的。诚然,有些老师因为教尖子班轻松,所以会偏爱一些学习好的孩子,但是老师们的精力,绝对是偏向在非尖子班居多的。
尖子班?速度讲完课,扔一大堆题过去就行了。大多数时候,题也不用老师亲自去讲,尖子班的孩子们会内部消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老师有更多的精力辅导差一点的班级。但是不懂教育的人,硬是觉得这就是一种不公平。
潼浊上学的时候,分等分班制度还存在,他遇到的老师倒是都挺喜欢尖刀班的潼浊,但是学习上从来没在潼浊身上多费过一点心。潼浊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唯一算是优待的事情,是高中班主任亲自到家里劝说他不要转学……因为当时要过年,所以班主任顺便给了个红包。
但是在学校里,潼浊向来是被老师放羊的。而且他还很辛苦,因为要帮他的老师们做兼职助理教师,辅导班里的同学们做数学题……
同一个班里还有其他同学负责物理、负责化学、负责语文、负责英语……
人就是这样的,明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很多时候要强求。其实,公平没办法求来的,而且世界永远都是不公平的,就算取消了分班分等的制度,学习好的孩子们依然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自学。想要自己家孩子不落后,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对一家教,但是家长们没那个水平的时候,大多数还不愿意出那个钱……
自己放弃了追赶别人的机会,嘴里就不要大叫世界不公平了。潼浊现在虽然不做老师了,但是潼莞从高中开始请家教的规划早就做好了,潼浊每个月都会存一笔钱,为了以后有钱给潼莞请家教。初中的东西他勉强还能教,高中的知识,他好多科目都教不了了。
小洋笨嘛?实际上枷看出来了,小洋并不是笨,但是他懂得少,自然就显得有点笨。
这种情况很常见,家长从小不重视基础教育,总以为小学初中那点东西,学不好也不要紧,真正拼的是高中。这些家长从来都不想,小学初中的基础没打好,怎么拼高中?
家教老师们也很头疼的,很多家教老师们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给孩子们补课的时候把基础的东西拿出来重新教,还会被家长和学生鄙视“你到底会不会当老师”。
枷想要给小洋讲懂“万弦斗气”的理论,要从初中物理振动开始给小洋补课。玩个游戏还得上物理课,小洋不知道乐意不乐意,但是枷自己都不乐意。算了,就这么教吧,反正不懂理论也行,能动手就行了。
这就是“因材施教”的第二种形式,把过程忽略掉,我们来直接定义结果。给笨的学生定个高度,然后用别的方式来教他如何达到这个高度。
“万弦斗气”并不只能够反弹远程能量攻击,还可以减弱直接攻击的力度,还有很多的卸力技巧,这本斗气的秘籍名字叫《荆棘光环》,实际上并不贴切的。
小洋斗气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开始练技巧了,到时候枷准备直接进行本能训练,不再给小洋讲理论了。
小洋拿到斗气秘籍的时候整个脸都兴奋得红彤彤的,丝毫没有看到自己师傅眼中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