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大哥你知道是谁了?”池豫惊喜道。
“没错,一定是他!”辛弃疾脸上罕见地出现愤怒的神色,咬牙切齿道:“吴挺之子,吴曦!”
池豫目露讶色,辛弃疾生性沉稳,能让他如此明显地表现出怒意还真是难得,这吴曦究竟是何许人也?
他忍不住问道:“辛大哥,这吴曦是谁呀,我怎么没听说过。”
辛弃疾冷哼道:“不过是个不忠不义的小人罢了,你不知道倒也正常。”
“这人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了?”池豫奇道。
辛弃疾想了想,道:“你可听闻过‘开禧北伐’?”
池豫摇了摇头。
辛弃疾又问:“那有关我大宋,你可知道什么关键事情吗?”
池豫脱口而出道:“靖康之耻?”
话音落下,他就反应过来自己说错话了,果然辛弃疾闻言神情惆怅,一时沉默不语。
池豫有些尴尬道:“那个,我还想起来了,岳飞的北伐战争啊,当时要不是皇帝小儿拖后腿,金人早就给打服了。”
这话让辛弃疾脸色好看了不少,道:“岳武穆乃千古不世之英杰,后世能够记住他,倒是叫我大宋好歹多了一份遮羞布了。”
池豫摸了摸鼻子,没有说话,其实他很能理解辛弃疾的心情,因为华夏也才刚刚经历过屈辱的时代。
如果没有英勇作战的华夏将士,没有那些不惧牺牲,前仆后继的变革者,是不是后世在提起现在的华夏时,想到的不是嫦娥登月,不是经济腾飞,不是站在世界尖端的导弹战机,而是被列强欺凌压迫的屈辱岁月呢?
亦或是根本就没有了华夏,只剩下文化被篡改,主权被掠夺的殖民地?
“总之,靖康之耻乃是整个大宋的耻辱,此后百年间,我们接连策划了三起北伐,皆在洗刷这份屈辱,也意欲解救金人统治下的同胞于水火。”
辛弃疾的声音将池豫的思绪拉回。
“我说的‘开禧北伐’便是指的这第三次北伐战争。”
“当时的大宋历经数十年的休养,已经恢复了生息,反倒是金国因为管理不当,皇室成员争斗不断,国力大不如前,此消彼长下二者的实力已然相近,再加上更北边的鞑子统一了部族,对金国虎视眈眈,分散了完颜家绝大部分的注意力,是以韩侂胄韩大人认为这是北伐的最好时机,力排众议,最终说服了官家,决定北伐。”
“川地自古民风彪悍,这吴曦统帅的川军,便是北伐中最精锐,最训练有素的一只军队!”
池豫听得入了迷,虽然知道最终的结果,但仍不禁问道:“然后呢?”
辛弃疾叹了口气:“韩大人什么都好,唯独任人唯亲、党同伐异这一点我甚是不喜,北伐的将领中能征善战的良将并不多,反而有太多靠着溜须拍马上位的庸才,是以刚一开战便接连传来噩耗,还好只是小打小闹,北伐主力并未受太大影响。”
“韩大人眼见战事不利,多次上书吴曦求请出兵,但后者却按兵不动,又接连导致了几次失利。”
“吴曦时任四川宣抚副使,吴家在川蜀根植已久,川军只认吴家命令,是以官家允诺其见机行事,不必听从韩大人命令,韩大人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只以为吴曦在寻求更好的战机。”
“但韩大人包括官家都不知道的是,这吴曦其实早已暗通款曲,与金人媾和!他表面上在韩大人的压力下出兵驰援,实则暗地里帮助金军围困宋军!不知害死了多少在前线死战的将士!”
辛弃疾情绪逐渐激动,眼中也流露出难以遏制的怒意。
“待到金兵进犯西和,战事正紧之际,吴曦更是突然撤兵,宋军因此溃败,此后吴曦和金人联合用计,诓骗兴元都统制毋思遣重兵把守大散关,他却暗自帮助金人绕到关槛后方,致使宋军再度大败!
“至此战事一溃千里,大宋再无北伐之力,甚至被金军攻入腹地,连求和都做不到!”
“这时世人才知,吴曦早已投诚金国,受封蜀王!”
说到这,辛弃疾恨得咬牙切齿,拍腿怒道:“若非当时我已重疾缠身,神志不清,必纵马持剑,将这小人擒下,啖其肉,饮其血,方能解恨!只是可怜我大宋数十年谋划,无数将士浴血奋战,却叫这奸佞小人毁于一旦!”
池豫也怒骂道:“原来是个狗汉奸!出卖同胞只为自身荣华,怪不得到了此世也是只肮脏下贱的异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