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凤宣一怔,有些受伤的看着锦晏,“本王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哪怕是皇兄和母后。”</p>
锦晏不说话,就静静地看着他。</p>
两人对视片刻后,司凤宣倾颓的泄了口气,那表情无辜又受伤,看的锦晏都有些心疼了。</p>
正在她怀疑自己的话是不是说的是不是太重了些时,司凤宣妥协了,“本王会回京。”</p>
温锦旸要入朝为官,温家人也不可能旧居宁县那么一个小地方,他们迟早会进京。</p>
只是他根本不愿意跟锦晏分开。</p>
锦晏的心疼瞬间烟消云散。</p>
她心想果然苦肉计十分管用,怪不得这人一直那么喜欢用苦肉计。</p>
司凤宣不知道锦晏所想,还叮嘱他,“二月的春闱,你哥哥一定会参加,届时本王在京中等你。”</p>
说完他伸出了小拇指。</p>
锦晏嫌弃的看向他,“你幼不幼稚?”</p>
司凤宣理直气壮,幼稚又如何,他就喜欢这样。</p>
锦晏无奈,只好伸出小拇指与他的手指勾了一下,轻声说:“一言为定。”</p>
……</p>
同一时间,锦晏一家人启程回家,而司凤宣则踏上了入京的路途。</p>
回到县里,县衙第一时间就为温锦旸这个解元和其他举子表示了庆贺。</p>
温家村也派了人特意为温锦旸送上了贺礼,并询问给温锦旸立碑的事。</p>
村里八百年才出了一个举人老爷,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必须要以最隆重最高的仪式对待。</p>
但温锦旸并不想太过招摇,且他还要参加来年二月的春闱,真要立碑,也得等他高中状元之后。</p>
里正和族长都觉得有道理,便又去问温澜的意见。</p>
见父子俩意见统一,他们就回了温家村。</p>
尽管这次没有立碑,可村里人还是高高兴兴庆贺了好几天。</p>
这当然不包括温家大房。</p>
温母摔倒后就中风了,之后就瘫在床上动弹不得,吃喝拉撒全部都要人伺候。</p>
温父比她的情况好了很多,但相较之前,身子骨却差了不少。</p>
他便每日取田里开荒干活,回到家中后就伺候温母。</p>
杨氏整日疯疯癫癫。</p>
小杨氏因儿子不能科考一事天天跟温子墨闹,怨恨温子墨不听她的话,如果能早点分出去过,他们的处境也不至于变得如此艰难,她的儿子说不得能有一线生机。</p>
温子墨耳边一天到晚都是嘲讽声咒骂声,他像是个行尸走肉一样,机械的做着一切他从前没做过的事,拼尽了全力操持着这个已经四分五裂的家。</p>
杨氏恨,小杨氏也恨。</p>
他这个当儿子的,难道就不恨吗?</p>
若是不恨,在父亲被流放的时候他就会准备些衣物干粮带去县里,给父亲送别。</p>
可他什么也没做。</p>
他如何能不恨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