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五章 定策(中)(1 / 2)

帝国再起 张维卿 1332 字 7个月前

腊月初,大军训练如火如荼的展开,陈凯在军器工坊,也有了新一轮的制度调整,并且开始正式执行。</p>

首先,由于旬休制度的确立,以及郑成功的普及,陈凯突然产生了一种对公休日固定化是否会引发加班双薪的担忧。在嗜血逐利的资本恶魔的驱使下,陈凯发现他对自身的心理定位已经越来越向着资本家的方向靠拢了。这不是一件好事,起码他可没有打算提前把社会主义运动给逼出来,那样就太过超前了,容易脱离其对于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实际掌控。</p>

当然,这还只是个玩笑。但是,有个问题在于,每到旬休的日子,军器工坊里面除了卫兵和杂役、库丁以外,新厂区便空无一人了,没了打铁的声音自然是好事,至少少了噪音,问题是一旦有军中武器损坏送到,陈凯也不好让工匠们回来加班,就只能将损坏武器扔在库房里面,等到旬休结束再行修理。</p>

这对军中终是不便,所以陈凯决定制作排班表,调整每个工匠的旬休日期。说明白了,就是每旬十日,把工匠们彻底分开,在确保每天都有绝大多数人上班的情况下,保证每旬的休沐。就好像是后世的销售行业,双休日正是每周的销售旺季,但平日里的顾客再少也不能放过,所以干脆改在一到五择日休息,并且把人员分开,以确保销售在每一日的顺利进行,是一个原理的。</p>

这项制度改革对军器工坊的众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影响,无非是调一下日子罢了。但是另外的两项制度,就切切实实的加重了他们的劳动量。</p>

第一个问题,是度量衡统一。陈凯发现,军器工坊中各个工匠所使用的度量衡,无论是量尺寸的尺子,还是称重量的称,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差距。这里面,由于师徒相传的关系,师兄弟们和师傅的还好些,另外本地的出入也不大,但是如郑成功这次带回了几个漳州、泉州的铁匠,以及那些鸟铳工匠,他们使用的度量衡就存在着更加明显的差异。</p>

陈凯按照一个看上去最为标准的作为依据,规定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对照,并且严禁私自从外面代入这方面的工具,以免造成尺寸和重量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不必要的麻烦。</p>

这一点,需要的是订立成为长期执行的制度,并且严格执行,而另一项改革的关键亦是如此。</p>

“每组工匠,皆有独立编号,所有人员都将被记录在案。从即日起,打造完成的武器、甲胄上均需标记注名制造人,武器损坏率亦将会被记录在案。相关奖励和处罚,亦会在此发布。诸君,军器质量关乎将士们的生死,甚至会影响到战争的胜负,还望诸君尽心竭力。”</p>

军器工坊的工匠们干劲十足,是不假,这些工匠们也很满足于他们更高寻常人一等的福利待遇,所以更会尽心竭力。然则就像是郑成功所言的那般,人心贪欲永无止境,随着军器工坊的不断扩大化,陈凯也需得制定更加规范的制度来进行约束和管理,光凭着人治,是远远不够的。</p>

军器工坊的正规化进程还在继续,产能并没有因此而下降,这是陈凯最为满意的地方。如此,便说明了从他接手以来,在产量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武器质量也同样没有下降,并没有出现为产量而牺牲质量的事情。</p>

大半个月后,已经临近了年关,陈凯照常上值,可是这一天他尚未下值,到了下午的时候总镇府就传了命令,说是让他过去参与军议。</p>

自从那一夜后,郑成功每有事务,总会找陈凯商议一番,听取一下他的意见和建议。那一拜对着的虽说不是关二爷,但是此后二人的关系确实得到了实质上的变化。不过如今天这般,郑成功公然派人请陈凯去参加众将云集的军事会议,却还是第一次。</p>

“自十月回师至今,我军之扩编、训练、粮草补充以及军器生产等各方面均已踏入正规。所缺者,无非时间耳。”</p>

郑成功所说的是事实,现在的这支军队,比之去年腊月刚刚成军的时候,实在是好上了太多。并不仅仅在于士卒的多寡和占领区的大小,主要是在军事上的胜利的鼓舞下,在陈凯的努力下,这支军队已经焕发出了不同的光芒,比之历史同期的那支军队实在要强上不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