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相隔千年的对弈,破你三纲五常!(2 / 2)

“孔圣,我不否认五纲五常的用处。所谓的三纲五常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天下安定。”

“对否?”

“对。”

“然而,身为圣人,凭心而论,你自己不明白这些仁义道德的坏处吗?”陈牧此话一出,孔圣沉默不接。

陈牧本以为,孔圣会反驳呢,毕竟反驳的歪理随口便可以找得到。

这就证明了孔圣自己也知道这些规则的坏处。

“孔圣,咱就先说君为臣纲吧,按照这一条:自古君有命而臣不得不受,君要臣死而臣不得不死。”

“自古以来,利用这一条,君王杀死了多少忠臣?”

“正是有这一条,君王可凭一己之好恶,一言不合便可光明正大地杀人。”

“君若贤明那还好,君若昏庸那么忠君便是愚忠,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纯粹就是助纣为虐!”

陈牧的道理讲出来,令人闻之叹为观止,大快人心。

“说得好!”

“其实我早就觉得,这一条有些不妥了,但是却不敢往这方面想。”

“原来如此,我也觉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太残酷了。”

“就是啊,太无礼了,如果遇上忠臣遇上昏君呢,那岂不是要白死了?”

……

孔圣的化身轻叹了一口气。

“新圣,虽然你讲的也有道理,但蛇无头不行,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

他居然没有正面反驳,只是剑走偏锋继续强撑罢了。

这也从侧面上证明了陈牧的猜测——看来孔圣也知道这一套规则的弊端。

只是那一套规则是他设立的,他自己有着自己的私心,故而不说罢了。

事实上,反驳也无用。

因为陈牧所说的是事实。

事实胜于雄辩。

“孔圣,你的话虽也有些许道理,但请恕我不敢苟同。”

“易有言,群龙无首,天下大吉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人人为龙,人人为君,人人当家作主,不用受到君王将相的压迫,岂不是更加天下太平,岂不是更加安居乐业吗?”

陈牧的话,在书院众人听来,真的是闻所未闻,他在这时说出来,真是离经叛道之至。

孔圣卫道,他叛道。

不过,奇怪的是,书院的弟子们听了之后,心里个个都支持他。

而一些修为停滞了好久的弟子们,听了这一番道理之后,境界居然隐隐有要突破的迹象……

其震撼之大,可想而知。

“新圣,群龙无首,便会天下大乱,对于百姓百害而无一利。”

“孔圣,你这个理由只能吓退一些胆小之人。”陈牧冷哼一声,“事实上,乱而后方能治,破而后方能立。”

“人,不能因为怕天下大乱,而对昏君妥协。”

“故而君为臣纲,只利于君,不利于臣也不利于民。民心即天心,因此,这一条不可取。”

此一条,就这么被陈牧给破了。

在场之人,上至夫子,下至弟子,皆听得佩服不已。

心说,我家(师兄)圣人果然厉害。

“同理,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要看情况。”

“如果为父不仁,为父不义,那么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便也是助纣为虐,百害而无一利。”

对此,孔圣无声无息。

可能也是因为其中的弊端,他自己一清二楚。

只是隐而不说罢了。

“新圣,就算是如此,你也不能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仁义礼智信也不可废,圣人也不可辱。”

“圣人受辱,道德便会沦丧。”

“仁义礼智信若废了,那么天下便无诚信可言了。”

“到时,人心不古,天下大乱,你便悔之也晚矣。”

孔圣这回,换了一副慈悲面孔,以天下为己任,借此来指责陈牧离经叛道的坏处。

对此,陈牧哈哈一笑:

“孔圣,道理你我都懂,争锋只为一己之私罢了。”

“至于你所说的问题……”

“看笔……”

至此,陈牧也不用多说什么了。

因为依靠规则愚弄民心者,最终也会被民众唾弃。

而得民心者,最终会得天下。

他继续动笔,一个个金色的字符出现在空中……

那一个个字符组成的文章,恰好是在回应刚才孔圣的质问。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至此,孔圣所说的那些仁义礼智信,也被陈牧给破得干干净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