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21章 壁画(2 / 2)

消失的读者 恰灵小道 3018 字 2023-06-06

除了《青史》、《红史》等藏族文献记载的杜撰内容之外,岗布寺还有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讲的是这家寺庙的创始人索南仁钦。

在1079年时,索南仁钦出生于藏南塔布地区的隆子县,属尼氏家族。

尼氏家族在当时是西藏古氏家族之一,他的父亲叫尼瓦嘉波,母亲叫雪谟萨伽江。

索南仁钦少年时学医,以精通医术在当地医道驰名,被多数人称作“塔波拉吉”,大概的意思就是塔布地方的医生。

后来为了更加方便治病,索南仁钦自己兴建了一个寺庙,叫岗布巴,便是后来的岗布寺。

在他20岁时,妻子不幸去世,索南仁钦因此而悲观厌世,于26岁时出家。

后来随着藏区的佛教普及,索南仁钦闻习了包括《胜乐》和《大宝六庄严母》在内的许多灌顶佛法,又听受了当地许多噶当派的教法,仅仅修行了13天便获得了生起“不败坏三摩地”。

32岁时,他赴后藏甄地学修脐轮火阿通和脐轮火法,生起了无边征相和特殊征相,并学到了许多密宗教授法门。

据《汉藏史集》记载,索南仁钦之后更名为塔布拉,后于1153年在寺庙内圆寂。

换句话说,索南仁钦算是加查县内,甚至是整个藏区里都比较有名的高僧,岗布寺也因此在他的名声下,变得神秘了许多。

叶一诺三人从加查县的东方上山,由于海拔不低的缘故,林虎准备了一些氧气瓶,但没有让本地人带领,他似乎对这段路非常熟悉,途中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连着翻过了一些高山巨石后,眼前便出现了一道位于高山夹缝中的高顶寺庙。

从远处望去,寺庙建筑依山体呈东西向一线分布,北靠山巅,主体建筑群分为上、下两个层次,分别位于山顶崖上及山腰坡麓地带,看起来大气又恢弘,显然在岁月中经过一些翻修。

等三人登上台阶后,就能清楚的望见寺庙的全貌了。

除了山腰坡麓地带的建筑主体之外,山顶崖上的建筑还有2处,一个是索南仁钦的修行室,高二层,有柱12根,仅有一条小道可沿崖壁通达。一个是僧人们从集体修行的地方,距修行室约300米,高二层,其中上层以毁,有8根柱子,墙体高约4~8米。

寺庙的塔林则位于主体建筑的最西端,平面布局呈“L”形,由7座灵塔组成。

灵塔均由较规整的石块叠砌而成,分为塔、塔身、塔顶三部分,建筑样式简直堪称天象。

主佛殿位于塔林东侧约10米处,坐西朝东,东面辟门并建有门廊,平面呈长方形,门廊面积很大,西侧连接殿堂,殿堂有柱40根,墙体用石块砌筑,但是看上去已经成了废墟,大概是遇到了一些天险或者破坏过。

寺庙外没有僧人,更不像老挝那样会有收香火钱的僧人站在门口迎客,林虎四处张望了几眼,朝着佛殿内侧走了进去。

很快,耳边便传来了一阵悦耳的念经声。

将近二十来名穿着藏佛袈裟的僧人们正端坐在佛像前,双手合十,面容虔诚。

叶一诺并没有去打扰他们的意思,他看了看周围,佛殿内并无转经回廊,其内南北两侧各有两间小殿,殿内四壁绘满了壁画,从大致上看去,应该都是建造该寺庙的历史场景,而且从该寺保存的原建筑木构件上,可以见到原佛殿木构件有着极为精美的雕刻图案,替木上还刻有狮子及卷云等纹路,风格古朴浑厚,让人着迷。

但在这时——

叶一诺的目光突然停留在了一道最角落的壁画上。

那里刻着八个僧人,统一朝着一块巨大的石头跪拜,石头上是一条有着九个脑袋的蛇,看起来雕刻精致,栩栩如生。

只是诡异的是,这几个僧人都没有被刻上眼睛。

壁画一看就是出自那种大专家之手,比起叶一诺曾经在网络上见过的大多数拙劣品都要好,如果不是墙面有一些剥落,之外,兴许能看的更加清楚。

叶一诺盯着这面墙看了很久,直到耳边传来了一道干涩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