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锭锭黄灿灿的黄铜,映入眼帘。</p>
童贯感觉自己的心脏要受不了了。</p>
他看向沈括:“提举,可以写奏疏请功了!”</p>
他的声音都在颤抖!</p>
以水炼铜,这是什么神仙手段啊!</p>
沈括看着那些铜锭,点点头:“是该上章请功了!”</p>
无论如何,他上任一个多月,就有这样的功劳朝野上下都会侧目,两宫也会青眼。</p>
但少主呢?</p>
沈括想着,他知道的,他需要再次求对!</p>
……</p>
沈括的奏疏,直入通见司,然后被宋用臣直接拿到了赵煦面前。</p>
赵煦看完,一点也不意外。</p>
化学反应是这个世界的运行基础。</p>
胆水遇到生铁,就一定能置换出铜。</p>
不需要技术,也不需要前置科技。</p>
只有有胆水和生铁,就一定能实现!</p>
倒是沈括再次求对以及他在请功奏疏之中,将全部功劳,都归于‘两宫慈圣,恩加于臣;皇帝陛下,神圣睿知,亲赐臣先人典籍,以圣人圣训教诲……’,而他‘臣仰仗两宫慈圣荫庇,皇帝陛下神圣赐告,侥幸功成而已’。</p>
是事实,态度也不错。</p>
赵煦想了想,就和宋用臣道:“命沈括明日下午入宫,依旧在崇政殿陛见!”</p>
“是……”</p>
赵煦拿起沈括的奏疏,直奔坤宁殿。</p>
进了坤宁殿,他就欢欢喜喜的拿着奏疏,和向太后炫耀起来:“母后!母后!”</p>
“父皇给儿选的这个大臣沈括,可真厉害!”</p>
“我前些时日,只和他说了一句:圣人格物致知!他就用了心了,今日奏报说,其从我赐给他的那些古书之中,找到了一条先贤格物格出来的道理,用这个道理,便用铁从胆水里炼出铜来了!”</p>
向太后听着,起初只是微笑,旋即变成大喜。</p>
“果真?”她有些不敢相信!</p>
大宋缺钱的事情,即使是她深居深宫也是知道的。</p>
而钱的多少,和铜的产量是正相关的。</p>
大行皇帝在世时为了能多铸钱,可是披肝沥胆,日思夜想,什么办法都用过了。</p>
更是屡下诏旨,亲自奖励那些能多贡铜的矿监!</p>
不独如此,大行皇帝这么爱财的人,为了能让铜的产量多一点,甚至听从了旧党元老的意见,恢复仁庙时代的天下矿冶政策——官民二八抽分!</p>
以官取两分,余者以市价和买五分,剩下的矿产,则听民自便。</p>
哪怕这样,铜还是不够用!</p>
而且远远不够用!</p>
现在,有了新办法了?</p>
向太后心里自然开心。</p>
尤其是她看沈括奏疏,看着沈括将所有功劳归于两宫慈圣,尤其是六哥赐教后。</p>
她就更开心了。</p>
“这个大臣,大行皇帝果然选的好!”向太后开心的说:“是个忠臣!”</p>
在向太后心里面,她是没有信沈括说的‘皇帝陛下,神圣睿知,亲赐先贤典籍,以圣人圣训教之’的话。</p>
向太后知道,这是托词。</p>
那个沈括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表忠心!</p>
她和太皇太后也听政两个多月了,这样的事情见多了!</p>
许多大臣上书论事,都会将大部分功劳,认为是‘两宫慈圣、皇帝陛下神圣’所致。</p>
他们想方设法的找理由找借口,来论证确实如此。</p>
最开始,向太后其实是很享受的。</p>
可现在都过去两个多月了,早习惯了,阈值也降下来了。</p>
所以,沈括的文字,她没放在心上。</p>
就是对沈括将功劳推到六哥赐书和告诫上,让向太后很满意。</p>
这是一种新型的吹捧方式!</p>
说出去也好听多了。</p>
于是,放下奏疏,向太后和赵煦道:“走,六哥,去保慈宫里把这个好消息也告知太皇太后!”</p>
“让太皇太后也高兴高兴!”</p>
赵煦用力的点点头:“正该如此!”</p>
今天下午写的东西和科举有关,我写完了才发现,和正文没有任何关系,对现在和以后的情节也没任何推动作用,发出来大抵又要被批评水,就全部删了~</p>
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以后有一个科举类似的情节是主线!</p>
就是主角亲政的前兆,也就是再过三年的新君第一次科举,龙飞榜!</p>
要是现在写了,以后难免会重复相同情节!</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