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端坐在御座上,看着章惇炸刺的模样。</p>
他站了出来,几乎一己之力,就要将司马光赶出朝堂。</p>
繁荣的商业,昌盛的文化范围,加上雕版印刷的普及,让汴京市民的识字数量达到了当前生产力的瓶颈。</p>
大字都不识一个的黔首,会知道打官司吗?</p>
于是,他在御前愤怒的咆哮了起来:“他日安能奉陪吃剑?”</p>
章惇不知为何也跟着叹息了一声。</p>
这其实就是画饼。</p>
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一个村能有几个人识字?</p>
不识字的措大,就只能被人骗的团团转。</p>
“其他事情,先行考量再说!”</p>
“所以啊……”御座上的官家道:“朕想着,这便民低息贷可不可以官督民营?”</p>
而是这种事情,必须要皇帝给一个方向。</p>
更不是一个政策,一个法令就可以更改的。</p>
就算全给他们也不够!</p>
四成起步,利滚利才是正常操作。</p>
官督民营这个概念,他虽然是第一次接触。</p>
知道去打官司的人,肯定多少懂些法令。</p>
这皇帝啊,想要好好当,确实是个累活。</p>
“不如就叫便民低息贷,并标注年息两分。”</p>
皇帝嘛,不管是聪明的、愚笨的、进取的、懦弱的,都是要哄的。</p>
作为执政,章惇这点政治敏感性肯定是有的。</p>
而章惇知道,无论矿业还是酒业,商贾都是以逐利为本。</p>
无非是将包装成‘便民低息贷’的青苗贷,交给民间形势户经营,然后由官府监督、抽税。</p>
“朕有的是时间,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总归能想到妥善解决的办法……”</p>
可章惇还是第一时间就理解了。</p>
虽然没有人统计过但光是从汴京人总喜欢打官司就能看出些端倪了。</p>
再加上胥吏在中间插一手,截留一点,苛捐杂税就是这样泛滥的。</p>
“呵呵?”少年天子笑着,却像是在嘲讽一样。</p>
这在大宋并不稀奇。</p>
<div class="contentadv"> 矿业基本都是这个模式。</p>
章惇何等聪明的人物?</p>
他一听,就听出赵煦的话外之音。</p>
章惇低着头道:“臣岂敢欺君?”</p>
于是……</p>
他笑的无比灿烂。</p>
如此,无论是缓解钱荒还是给大宋经济润滑,都有着不错的成效。</p>
这就有了汴京城的三十二家正店——每一家皆是掏了大钱,从官府处买了本年的酒曲额度,他们也借此完全垄断了汴京城的酒业,其他人想要买酒,就得从这三十二家正店进货。</p>
同样的道理,便民低息贷若是民营。</p>
这才是他熟悉的章惇!</p>
一个平时喜欢开玩笑,看着似乎不大靠谱,但到了关键时刻,却绝对会比任何人的想象中的他还要强硬、也还要坚持原则的大臣!</p>
所以,在上上辈子的元祐初年,旧党在司马光率领下一手遮天,所有人都噤声的时候。</p>
榷酒也如此,官府垄断、控制了酒曲。</p>
脸上的笑容,终于再也压抑不住。</p>
但却反被扣上了无数帽子,指斥为奸臣小人,赶出了朝堂。</p>
比如说真庙,要不是寇莱公超水平发挥,将他哄到了澶州,现在大宋京城还是不是汴京,甚至现在还有没有大宋都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p>
这也就难怪了,很多皇帝年轻的时候,明明励精图治,政绩斐然,可中年之后就开始放羊摆烂。</p>
道理是很简单的——朕为天下操劳了这么多年,享受享受怎么了?</p>
今天胃胀的很,结石也跟着在疼,状态实在不好,请假一天。</p>
明天早起更新还债,应该可以将今天欠的还掉。</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