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00章 苏颂(2 / 2)

一朝权在手,就把苏颂调!</p>

&lt;div class=&quot;contentadv&quot;&gt; ……</p>

苏颂此时在其家中,正和他新结交的朋友说着话。</p>

此人名叫韩公廉,只是吏部的一个守当官,官职低微,本和苏颂是扯不上任何关系的。</p>

但是,苏颂在偶然间发现了,这个官员精通数学、天文还擅长各种仪器。</p>

顿时就心生结交之心——对苏颂来说,这样的知己太难找了!</p>

整个朝堂中能和他一样,喜欢这些东西大臣就更少了。</p>

于是,苏颂迅速和韩公廉成为了好友,几个月下来已经无话不谈。</p>

两人只要有空,就会在一起研究数学、天文,摆弄各种各样的小东西。</p>

甚至自己动手,做一些精巧的器物。</p>

对其他士大夫而言,这或许是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可对苏颂而言,这就是他的道。</p>

最近两个月,苏颂和韩公廉,就一直谈论着天文监的各种混运仪和漏刻的问题。</p>

首先是不够精确!其次是当代天文观测,经常出错。</p>

所以,两人在讨论中,都觉得应该在当代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以及擅长数学天文的大臣,共同制造出一台可以代表大宋最高水平的仪器来取代过去的那些东西。</p>

现在,两人也是在谈论这个话题。</p>

“可惜,吾如今人微言轻……”苏颂叹道:“难以在御前直言此事……”</p>

先帝驾崩后,苏颂就失去了最支持他的人。</p>

新君虽然聪俊,可是他连面也只过十几次,还都是在朝堂上远远的见着。</p>

说过的话,加起来最多十句,其中大半都是:“免礼、赐座、赐茶……”</p>

两宫那边,他就更没有进言的渠道了。</p>

加上近来朝堂上,有好几个越职言事,然后被狠狠修理的例子。</p>

苏颂胆子有些小,于是,只能将这些事情埋在心中。</p>

最多是都堂议事的时候,和宰执们说一说他的想法,希望得到支持。</p>

奈何韩绛只关心调整各种法令,吕公著为执政的时候,则忙着引荐各种人才入朝。</p>

这两人都不关心天文、漏刻。</p>

章惇、张璪等人,虽然对他的说法,颇有兴致,但也表示此事必须有宫中支持才能做。</p>

因为,只有天子或者两宫,才能调动他所需要的人力物力。</p>

特别是那些能工巧匠。</p>

这事情于是就这样尬住了。</p>

韩公廉当然明白,于是叹道:“下官听说,当今官家聪俊无比,若公能有机会御前对奏……说不定此事能成!”</p>

“难呐!”苏颂叹道:“如今天子虽然已经休经筵,可想要入奏,依旧艰难无比!”</p>

虽然冬至之后,天子就已经休经筵。</p>

可是,排着队等着他传召的官员,依然数之不尽。</p>

哪怕是都堂上的宰执,据说如今也不是人人都被天子传召过。</p>

想要得到一个御前入奏的机会,对苏颂来说,难如登天。</p>

只能看明年,能不能得到右相吕公著的帮助,让天子下诏传召他——苏颂的妹妹,嫁给了吕公著的堂弟吕昌绪,他和吕公著算是亲戚。</p>

苏颂话音刚落,门外,他的儿子苏嘉就来报告:“大人,刚刚吏部来报,天子遣使,正在来府的路上……”</p>

苏颂听着,楞了好一会。</p>

然后,他看向韩公廉。</p>

韩公廉立刻起身道贺:“恭喜苏公,贺喜苏公,或许正是官家传召苏公的德音!”</p>

苏颂是个对待礼仪很认真的人。</p>

当即就起身,去换朝服,同时吩咐家人准备香案。</p>

但事实却告诉他,其实不需要。</p>

因为这次来传旨的内臣,只是传官家口谕。</p>

“官家口谕:直龙图阁、吏部侍郎苏颂,明日崇政殿独对!”</p>

苏颂接了旨意,面朝福宁殿方向再拜,然后才起身。</p>

他的儿子苏嘉悄悄的塞了一块金子给那内臣。</p>

苏颂这才悄悄的靠近,问道:“敢问天使,官家缘何召见臣?”</p>

吕公著的推荐吗?不可能!</p>

因为苏颂前两天才求过吕公著,但被婉拒。</p>

吕公著告诉他,如今,都堂宰执之中,除了左相以及他这个右相还有章惇之外。</p>

连张璪、司马光、李清臣、安焘都还没有机会御前独对呢!</p>

所以,吕公著也没办法!</p>

那么,官家为何在今天派人来传召他苏颂入宫独对?</p>

那内臣笑了一声,道:“苏侍郎,这是好事!”</p>

“您呐,好好准备一下御前独对吧!”</p>

苏颂连忙道谢。</p>

虽然依旧不知道原因,可能有一个御前独对的机会,对他来说至关重要!</p>

因为说不定能趁机得到官家支持!</p>

注:绝户钱,北宋对户绝财产的称呼。</p>

目前不大清楚,所谓买户绝户钱是什么?</p>

只能推测应该是一种类似扑买的模式——出钱,购买绝户人家的财产。</p>

堂堂宰相的寡妻,居然会上书请求皇帝免除这种欠款,这是吴家人做得出来的事情!</p>

ps:在北宋,很多福利,都是通过绝户人家的财产来实施。</p>

譬如熟药局的廉价平民药物。</p>

也譬如给无家可归者居住的房屋,也譬如埋葬无儿无女的孤寡户。</p>

这也是主角之前敢给开封府下令,不让冬天冻死人的事情出现的缘故。</p>

一是,汴京城里,真正可能因为买不起炭而冻死的人,其实很少。</p>

大部分都是老弱孤寡。</p>

而这些人,开封府是有统计和数据的。</p>

二则是开封府的户绝钱数量最多。</p>

本身法律制度规定,户绝钱,就是做福利事业的。开封府本身也有这个方面的职责要求。</p>

三呢,也是政治因素。</p>

新君即位第一年,是不能出现太多平民冻死的事情的。</p>

一旦出现,政治影响太坏了!</p>

注2:历史上,这些人事任命,曾掀起了元祐时代的党争序幕。</p>

因为这些人的任命,根本没有通过都堂,直接是司马光、吕公著背着蔡确、章惇私下推荐的,完全破坏了北宋的政治规则——言官必须公开推荐,且必须走都堂。</p>

但……司马光等人表示:我们虽然是私下推荐的,可我们都是一片公心啊。</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