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李如桢也有比较合理的解释。京营的调动权确实不在皇帝手里,如果兵部也卷了进来,京城附近的军队真有可能揣着明白装糊涂不闻不问。
此时如果再不有所举措,用不了多久京城就会变成太祖朝的南京,当官的每天出门都要写好遗书,一旦说错了哪句话怕是就回不来了。
想彻底摆脱这种命运办法只有一个,换个皇帝!这个办法虽然不是自己想出来的,但听说之后怎么想怎么靠谱,尤其在得知已经有朝中重臣参与之后,侥幸逃脱的喜悦和激动愈发难以克制。
贪墨军费吃空饷稀松平常,向北虏和建虏贩卖货物才是大头。这种事往轻了说是故意违背朝廷的禁榷规定,往大了讲就等于资敌卖国,属于十恶不赦,最少也得诛三族。
只要把景阳皇帝弄下去,将来不光李家可以到辽东继续当土皇帝,自己也能再往上挪挪,比如镇抚使甚至指挥佥事,成为皇帝近臣,前途一片光明。
“这些话是谁讲与你的?他们又要如何行事?”一直没说话的李如樟突然抬起头,死死盯着李如桢的眼睛,像是要从里面找到答案。
若是换做别家也就罢了,大不了闭紧嘴闭上眼,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说。可咱家在辽东这些年没少和建虏交往,纸是包不住火的,万一哪天被人捅出来恐怕光灭三族都不太够吧!”
这次该轮到李如梅提问了,和之前一样,他的态度很模糊,既不明确表示反对也不答应参与,总是在细节上找纰漏,好像只要解决了这些不足就愿意加入。
巧了,李家手里正好有这么一支军队。更巧的是这支军队此时距离京城非常近,如果提前一个月谈及此事,就算弟弟们同意也是白搭。辽东铁骑无论如何不可能穿过山海关等一系列关隘,从辽东跑到京城来助阵。
“……这个嘛……本来是不该与外人道的,可咱们是亲兄弟说了也无妨。实不相瞒,此事的发起者乃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听说还有宫里的某位。
<div class="contentadv"> 他们对昏君裁撤辽东镇轻弃祖宗基业早有不满,沈阁老为此据理力争结果被昏君逼迫致仕。听说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和指挥佥事赵梦祥的死也是昏君派人做的手脚,目的就是让王之桢上位控制锦衣卫,对忠臣良将予以戕害。
“我说老四,你也太拿李家当回事了吧。三哥能得到人家看重,全是看在辽东铁骑能帮忙的份上,否则谁会搭理咱?宫里的事情人家没提,只说晚饭之后就动手。
现在都快中午了,你俩到底答应不答应赶紧给个准话儿。从这里到天津卫少说也得两个时辰,太晚赶回来就不值钱啦!”
从提及这件事开始,李如桢已经被两个弟弟车轮战般的盘问了大半个时辰,着实有些气恼,当下眼一横耍起了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