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0章 第二十三个省(1 / 2)

依靠汉人、安抚土著、搜查金银珠宝,是郑芝龙征服台湾每一个城堡后,不变的三步曲,现在的台湾,西班牙人已经死绝了,南部只有数百荷兰战俘,其余的全部是土著与汉人。

据郑芝龙估计,土著大约有十万人,他们大多是不同时期从大陆渡海而来,只是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历史,如果有家谱,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们的祖先。

不过,从他们的方言当中可以看出,这些人的话与闽南语非常相近,相互之间能勉强听得懂对方的话语,应该从福建来的居多,福建与台湾,只隔着一条狭窄的海峡。

至于汉人,大约有三万,他们的是正宗的闽南语,应该从福建来的时间还不长,如果时间久了,他们的方言可能要发生一些变化,到时候又可能找不到自己的祖先了。

如果现在不及早归化,将来台湾岛民智得到开发,会不会脱离大陆自立,谁也不准,毕竟台湾是孤悬在海上,与大陆隔着一道比心还宽的海峡。

郑芝龙要做的,先要让汉人归心,再利用汉人与土著的和睦关系,一步步同化当地的土著,当然,他只是军人,只能做好现在的事。

在大明的地方官员来到台湾之前,南海舰队充分利用当地的汉人,协助陆战队在各地建立地方军政府,初步有效统治台湾各地。

等朝廷向台湾派来大批的地方官员后,南海舰队就会从军政府中撤出,将台湾交给这些文官们,南海舰队还是要回归到征伐的本色当中。

在朝廷派来的官员到达之前,南海舰队已经占据了整个台湾岛。

梁用的陆战第十旅驻扎在台湾南部,以大员为中心,城堡还包括汕尾,附近村落由于遭到荷兰人的欺凌,在明军到来之后,由于汉人的引导下,土著也能亲近大明。

吴才茂的陆战第十一旅,已经完全荡平了大肚王国,建立以彰化城为代表的统治中心,但在此处,由于明军采用了高压政策,当地土著只是表面上归附,统治极不稳定。

北部地区~~~~,,驻扎的是金会的陆战第十二旅,师长郑兴暂时也在这儿,西班牙人修筑的圣多明戈城和圣萨尔瓦多城都被明军接管,这里的百姓曾经受到西班牙人奴役,与南方的境况差不多,当地的百姓,无论是汉人还是土著,都是比较亲近大明。

郑芝龙要抹去西班牙人曾经统治过的痕迹,他将圣多明戈城依照附近的河流,更名淡水城,圣萨尔瓦多城改用原来的名称,鸡笼,但他认为,‘鸡笼’这个名字,太过土气,难登大雅之堂,遂用了同音字:基隆。

三个陆战旅通过台湾西海岸加强联系,相互协作。

为了防止荷兰人与西班牙人从南洋派出舰队,前来报复,郑芝龙将南海舰队集中到大员港口,同时传令,滞留在广州与厦门的南海舰队余部,尽快赶到大员,与他汇合。

在清理财产的时候,郑芝龙发现,圣多明戈城与圣萨尔瓦多合在一起,都比不上一个热兰遮城,两城这仅仅搜出价值五十万两的金银,加上城中的财物和港口商船上的货物,价值也不过八十万两左右。

而热兰遮城一座城堡,就搜出价值一百二十万两的金银财物,如果荷兰东印度公司愿意用每人五百两赎买人质,又有三十万的收入。

西班牙在台湾的贸易,已经远远不如荷兰,由此可见,双方在东方的贸易对比。

在京师的时候,朱由检曾经口授郑芝龙,让他在台湾和南洋地区搜集西夷的火器、技术和书籍。

通过与大明的对比,郑芝龙发现,荷兰与西班牙的火炮,口径比大明的略,射程也近,使用的还是实心弹,他们的的火枪还停留在火铳阶段,比大明的燧发枪整整落后了一代,对大明没有多少借鉴作用。

在海军的舰船方面,西班牙在台湾仅有的几艘舰船,已经被郑兴一怒之下,全部击沉了,失去了比较的可能,荷兰的舰船,吨位比大明的广船,火炮的数量却比广船多,结构上肯定有一些参考的价值,不过郑芝龙已经为大明找了一位精通造船技术的荷兰人斯特恩。

斯特恩现在已经去了福州的造船厂,参与大明的舰船射击,但郑芝龙还是将俘获的荷兰舰船开往福州,必要的时候给斯特恩作为参考。

关于科学方面的书籍,郑芝龙倒是搜出几本,主要是孩子们学习的书籍,他命人在荷兰人的协助下,翻译成汉语,为了防止翻译上的错误,郑芝龙是命令两套人马分别翻译,等完工后一并送至京师,但这个过程时间比较长,不是几天就能完工的。

郑芝龙给国防院发出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