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 那些被遗忘的故事(1 / 2)

嘉靖三十六年,即公元1557年,倭寇乘风而来,大举进犯浙江乐清、瑞安、临海等地,当地守军在对抗倭寇的战斗中一触即溃,留下浮尸无数之后,全军溃逃,朝廷闻之大骇,圣旨八百里加急,急命浙江都司佥事参将戚继光领军平乱,然,前往救援戚继光因为途中大雨,道路塌陷,以至于没有来得及及时救援,朝廷也因此并没有治戚继光的罪。</p>

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但是久攻不下,朝中的那些老书呆子们出于自己的政治意图,联名弹劾戚继光俞大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领军将领全部罢免,但害怕叛乱做大便仍让二人带罪杀敌,叛乱平息之后,戚继光俞大猷二人继续合兵一处,向着岑港倭寇挥军而去。</p>

嘉靖三十七年即公元1558年,那些在岑港据城而守的倭寇终于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猛烈进攻,于是打算脚底抹油,趁机而逃。</p>

倭寇很快造好了大船,趁着茫茫的夜色,开城出逃,但是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炮弹由如雨点一般,向着出逃的倭寇当头落下,当场击沉倭寇大船,倭寇无奈只得登岸步战,最终倭寇战败,余党向闽南逃窜。</p>

从岑港逃走的倭寇一路向南,又在台州大败明廷官军,一番烧杀抢掠之后,船帆一扯,扬长而去,朝中文臣见戚继光军功卓著,便再次联合起来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敌之嫌。但是,正当皇帝准备治罪戚继光只是,当时的朝中首辅大臣张居正为戚继光仗义执言,使得戚继光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官复原职,改防区守卫守台、金、严三郡。</p>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当地卫所将士们的作战能力着实一般,甚至说是低下都不足为过,然而金华、义乌的当地百姓却是彪悍异常,于是戚继光立刻前往当地招募兵勇,时间不长便有三千人应征入伍,而这三千人在戚继光的亲自指导训练下,极为快速的成为了一支精锐的部队,而后人也将这支战功赫赫的军队称之为——戚家军。</p>

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湿地的地理特点,制定特定的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每逢倭寇,兵士头上必缠白绫,上书“誓死”二字,倭寇闻戚家军之名,如谈虎而色变,戚家军之名,自此闻名天下。</p>

早朝之上,张俭斜靠在一个靠枕上,懒洋洋的对大殿上的大臣们说道:“昨儿个,咱收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折子,是弹劾戚继光的,哎,我说你们整天都不忙是嘛?在这跟咱弹劾一个死了快三十年了的人,如果咱没记错的话,人家戚继光的五个儿子都到了可以在家抱孙子的年纪了吧,你们闲的吧,这tm到底谁写的折子?还他m没名,更可气的是还是用左手写的,你们膈应谁呢,给朕这个皇帝找点事干是吧?</p>

诸位卿家,不是朕说你们,人家戚继光活的没毛病,再看看你们,手底下的狗腿子太多了使唤不了,手头上的活又都太少了,不够你们忙活的是吧,让你们写个治国方略,那写的叫一个慷慨激昂,抑扬顿挫,说两句好听的,你们那叫辞藻华丽,彰显着你们所特有的大家风范,说点不好听的,那就是云山雾罩,不知所云,之乎者也,毫无头绪。但是我他m的就不理解了,这种整人的折子你们倒是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理由据,前后逻辑缜密异常,看来,你们这学问也是真的没白学呐。</p>

行了,这件事情说到这就拉倒吧,朕就不追究了,也懒得追究了,但是今儿个朕在这把话都给各位说明白了,以后再弹劾一个人,整清楚明白了再弹劾人家,再有就是大大方方的弹劾,这种没署名的,还是左手写的,再有一次,朕可就挨个审问你们了,还有,以后死了的,别没事找麻烦。</p>

但是话说回来,既然今儿个说到人家戚继光了,那咱还真想起一件他的事来,司马荡寇。”</p>

“臣在。”司马荡寇应声出班道。</p>

“戚继光的长子戚祚国应该还活着,他是最了解戚继光战法的一个人,朕想见他。”</p>

“臣,遵旨。”</p>

午后的阳光透过上书房的窗户,轻轻的洒在这光滑的地面上,张俭无奈的将一本弹劾俞大猷的奏章轻轻地摔在自己的桌案之上,或许,此时的张俭,只有一声无奈的叹息能够代表他内心想法了吧。</p>

“皇上,皇上……”</p>

说话的是跟张俭从小一块长大的贴身小太监,名叫阮小宝,由于从小就是一个胖乎乎的小胖子形象,所以张俭也就很不仗义的喊他为……</p>

“干啥呀大包子,你tm是不是又欠塞馅。”头枕在椅背上,脚耷拉在龙案上,满脸起床气的张俭,挥舞着自己沙包的拳头对阮小宝威胁道。</p>

当然,这威胁也不过就只是威胁罢了,毕竟张俭是不会揍这个从小和自己玩到大的小胖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