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人家都能赚钱,一时之间有些想差了,想着自己闲着也是闲着,能赚几个是几个。
可确实是像他娘所说的那样,他是去学东西的,不是去赚钱的。
人的精力有限,当他开始忙活赚钱的时候,他又还要兼顾照顾老七、大宝、二宝三个,就没有时间再将精力花在“学习”上面。
这段时间,他确实落下了不少课程。
“你不是对不起我,娘是怕你有一天后悔,对不起你自己。朱家儿子多,但哪一个都没有闲着,我也希望你们能够越来越好,走得更长远。”叶瑜然感叹,“娘没什么本事,也只能苦了你们了。”
“娘,不是的,你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多了。要不是你,老七不会上书塾读书,别人会把他当一辈子的傻子;我也不会有机会走出朱家村,大宝、二宝更不可能有念书的机会……”
母子俩说着说着,就互相“感动”了起来,母慈子孝,不过如此。
洞府里的甘逸仙见了,一阵感叹:果然不愧是朱大娘,这思想工作做得,直叫人心服口服!
朱三的回来,不只叶瑜然开心,朱老头、朱大、柳氏等人都很开心。
朱老头问他镇上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柳氏则关心地询问大宝、二宝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恨不得方方面面都扒出来,摊在他们眼前。
镇上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在朱三的描述中,大概跟乡下的生活还是不同的。他们一样有公鸡打鸣,一样要起得老早,女人打理一家子,男人则外出干活。
虽然他们没有农忙,但小商小贩卖东西,挑脚夫找活干,连书塾里也传来了读书声。
因为他随朱七、大宝、二宝住在岑氏书塾,他接触最多的便是这群读书人。
“他们很早就起来了,天一亮,就可以看到有人在院子里念书。”
“先生的儿子起得特别早,他每天早上都要背书。”
“对,他们记性没有老七好,老七看一遍就会了,不用背很多遍。可是先生说,温故而知新,也让他没事多背几遍,说不定能够明白里面的意思。”
“大宝、二宝会跟着老七一起背,老七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平时老七去上课了,他俩就在家里做老七留下来的考题,或者抄书、写字。”
……
说到后面,朱三像是才想起来什么似的,掏出了一个钱袋子,从里面拿出了十几个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