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六十六章 河堤与腌肉(1 / 2)

靖康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岳飞和李孝娥在汴梁完婚。同一天,吉倩徐庆也在应天府举行了婚礼。三场婚礼的喜气一时间冲淡了中原大地上的苦难气息。

婚礼的那天晚上,就有外地粮商找到李八少,愿把江南的粮食卖往江北。只要护民军出得起价钱,多少粮食都有得卖。李八少知道这些粮商都是和南渡小朝廷中的达官贵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才能在江南普遍缺粮的情况下依然囤积了大批粮草。纵然护民军不购买,这些黑心商人也不会把粮食分发给江南百姓,所以李八少直接预订了一百万担稻米。并告诉这些客商,若能以最快的速度运过来,价格可以上浮一成。

靖康三年六月初,中原大地普降大雨。大雨连下了三天三夜,一时间各条大河的水都扑到了河堤之上。黄河的水流更是陡然凶猛起来。虽然汴梁应天一带水利极好,特别是应天府和曹州府,在去冬上百万流民的劳动之下,早把水渠挖得村村联通。但若是黄河淮河一旦决口,护民军的地盘立即就会遭受到灭顶之灾。

正是出于这个担心,岳飞在新婚的第四天就离了汴梁,领着一众将领,还有请来的河工专家,跑到了黄河南岸,四处巡视河堤险情,同时号召所有百姓,密切注意各地大河的堤岸,防止有人故意破坏。

既然护民军的地盘都位于大水下游,无论是金狗,赵构,还是阿弥佗佛教的人,都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以水代兵的机会。

黄河,淮河,京杭大运河,还有其他足以造成水灾的河流,光在中原境内长度也有数万里,但凭护民军是看护不过来的。只有发动所有百姓自发地守住堤岸,才能防止住那些肯定会出现的大破坏。

果然,大雨尚未过去,黄河淮河岸边的百姓至少阻止了上百起破坏堤岸的阴谋。至少有一百多个百姓为了保护河堤而牺牲。但那些破坏河堤者也没有一个落得了好。要么被迅速赶到的护民军当场斩杀,要么就被愤怒的百姓乱刀分尸。

中原百姓可能不在乎改朝换代,但绝对在乎自己的家园。这些破坏河堤者不是在对付护民军,而是在对付他们这些住在河边的百姓。一旦大河决堤,修在河畔的村庄和家园绝对无一幸存。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就连一些对护民军没有好感的举人进士们也都站了起来,领着全村父老响应岳飞的号召。岳飞也没有忘记那些保护河堤的牺牲者,全部享受护民军烈士的待遇。不但抚恤金向烈士们看齐,家人同样可免赋税三年。结果在这场军民共护大堤的战斗结束之后,岳飞在民众中的威望再次直线上升。

六月中旬,借着京杭大运河的水道,江南粮商用飞一般的速度运来了二十万石粮食。护民军收到粮食之后,立即分发给挣扎在饥饿线上的流民。虽然每户流民只能分到一斗粮食,但掺着野菜吃,至少也能撑上个把月。

李八少诧异于粮商的速度,后来才知道,原来却是张俊把自己的大半军粮都给运了过来。张俊可不在乎和护民军羞辱过。只要给他足够的银两,他把粮食卖给金狗都可以。因为张俊大帅最在乎的是自己放在地下室的重达千斤的没奈何银球。这笔生意,至少给张俊带回了几十个没奈何的重量。想到这一点,远在建康的张俊大帅眼睛就笑眯了眼。

和张俊一样笑眯了眼的则是中原大地上的流民。随着夏季来临,野菜野果顿时多了起来。因为没有了居心叵测者的鼓动,也没有了横行霸道的流寇,大批流民也纷纷转回故乡,或者就在荒废的城镇里安居下来,重新规划未来的生活。此时各大商会开始各显本领,他们派商贩到各个流民屯,推销商品。所有商品都可賖账,年底结算。他们推销的商品五花八门,有农具,有刀具,有制造简陋但也具有一定杀伤力的兵器。但更多的,则是各种腌制食品。

岳飞在去年就预料到了将会发生的和流民潮,所以未雨绸缪,早早就在应天徐州曹州三地大力推广腌制食品,把食盐的价格压到低低的,直接让几家私盐走私商破产,也让普通百姓终于像富人一样,开始成缸成缸地买盐,并把河里打来的鱼捉成腌鱼,把家养的猪肉做成腌肉,把各种野菜野果也做成了腌制品。反正只要有吃不完的东西,不管适不适合做腌制品,全部都被做成了腌制品。既然岳帅说了,只要有吃不完的腌制品,应天商会和徐州商会都会全部用合适的价格收购。所以百姓们全都迸发出十分的热情,把黄河淮河和八百里梁山泊的鱼几乎打了个净光。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岳飞作出的这个决定。但在今年的流民潮出现之后,无论是商人还是百姓,无不佩服岳飞的先见之明。